暮年
作者:今日大學生網(wǎng) 來源:今日大學生網(wǎng)
三間低矮的土坯房,屋里一張破舊的木桌、一把木椅,簡單的餐具,一個鍋灶和土炕,就是李大娘全部的家當。微弱的陽光透過殘缺狹小的窗口,照進昏暗空洞的房間,本就清瘦的李大娘益發(fā)顯得蒼老和憔悴。
七十多歲的李大娘干瘦如柴,一雙三寸金蓮,將近一米七的個子,走起路來腰板挺直,慢慢悠悠。李大娘一個人過日子,肅靜自在。平日里撿拾干柴和廢品,閑暇之余去村西頭的郭大嫂家串門拉呱。40多歲的郭大嫂性格平和,淳樸善良,忠厚實在,是村里出了名的老實人。李大娘與郭大嫂無話不說,一來二去,郭大嫂成了李大娘心靈的寄托和情感的依靠。
李大娘老伴已去世多年,三兒一女,都已成家立業(yè),幾個子女的日子過得蒸蒸日上,在八十年代末期屬于上等家庭。二兒子金山當兵復員后在縣城有了一份穩(wěn)定的工作,是國企單位的一名廚師。工作穩(wěn)定,收入可觀,吃喝不愁,日子過得幸福甜蜜。李大娘的女兒嫁在了臨村,在村里經(jīng)營著一個小賣部,賣的物品多樣齊全,她每天從早忙到晚,數(shù)錢數(shù)到手抽筋。大兒子和三兒子在家務農(nóng),每天家里、地里,兩點一線忙忙碌碌。子女們都為自家的生活打拼,平日里很少去看望李大娘,更不用說對李大娘體貼照顧了。偶爾給李大娘送點油、鹽、米、面等生活用品,送到后也是隨手一放,一走了之。李大娘年復一年,日復一日,過著單調(diào)而平凡的日子。
一年四季,周而復始。蕭條寒冷的冬季到來了,凜冽的寒風陣陣吹來,氣溫急速下降。呼嘯的北風從李大娘家破舊的門窗縫隙吹進屋內(nèi),干瘦如柴的李大娘凍得瑟瑟發(fā)抖,她蹣跚著把堆積在院子里的草糠一點點盛放到屋內(nèi)的土炕旁,慢慢填入炕洞內(nèi),用火柴輕輕點燃。微弱的火苗混合著濃煙慢慢升騰,屋內(nèi)瞬間充滿了煙熏火燎的味道?惑w漸漸有了暖意,這樣的溫度只能維持較短的時間。冷如冰窖的房間,炕上一床單薄的棉被已有多年,冬季蓋了又蓋,棉絮松垮實沉,抵擋不住冬季的極寒。寒冷的夜晚,李大娘用棉被蒙住頭,蜷縮在被窩里,像茫茫大海上漂泊的一葉孤舟,孤單而凄涼。
這樣的環(huán)境和處境李大娘沒有抱怨,生活上更不對子女提出任何要求,她默默地克服眼前的困境。頭部陣陣發(fā)涼,沒有一頂御寒的棉帽,李大娘就把破舊的衣服撕得一片又一片,里三層外三層把頭部包裹嚴緊。多年的棉衣露出了棉絮,棉衣補了又補,穿在身上沉重拖沓。
北風呼嘯,氣溫下降,這樣的天氣不能阻擋煩悶孤單的李大娘去郭大嫂家串門聊天。她拄著拐棍,搖搖晃晃走在清冷的大街上,一陣寒風吹來,打了個寒戰(zhàn)。李大娘走走停停,停停走走,蹣跚前行。距離郭大嫂家200多米的路程,李大娘費勁了全身的力氣,用了將近半個多小時,終于到達。善良的郭大嫂知道李大娘的現(xiàn)狀給予她多方面的照顧和幫助。蒸發(fā)的饅頭,包的肉包子送給李大娘,御寒的棉衣讓李大娘穿上,李大娘頓感熱乎乎的,逢人就夸郭大嫂,慶幸自己這輩子遇到了好人。
歲月如刀,刀刀催人老。隨著年齡的增加,李大娘的身體一天不如一天,她神情變得癡呆麻木,說起話來語無倫次,走起路來更加遲緩。她每天坐在堂屋中間那把破舊的木椅上靜靜地發(fā)呆。郭大嫂每天忙完家務事,抽出時間去看望李大娘,給她精神的安慰和物質(zhì)的周濟。
兒女們一如既往為自己的家庭奔波忙碌,去看望李大娘的次數(shù)有減無增。李大娘的身體愈加虛弱。孤寂和凄涼的李大娘不時唉聲嘆氣,抹著眼淚。
天氣變化無常,白天還是晴朗無云的天氣,夜晚天氣突變。北風怒吼,氣溫驟降,艱硬的冰粒夾著雨雪從昏暗的天空簌簌飄落。天地蒼茫,地面變得硬滑潮濕。在這空曠極寒的夜晚,干瘦如柴的李大娘在冰冷的土炕上蜷縮著身子。她陣陣抽搐著,胸口發(fā)悶,大口大口喘著粗氣,氣息越來越微弱,漸漸地,李大娘沒有了呼吸,閉上了雙眼,再也沒有醒來。
李大娘去世的第二天,被前去探望的郭大嫂發(fā)現(xiàn)了,驚恐萬分的郭大嫂急匆匆地把李大娘的狀況告訴給李大娘的子女。子女們趕快請來了村醫(yī),村醫(yī)給李大娘仔細聽診把脈,最后宣布了李大娘已沒有了生命跡象。子女們號啕大哭,不敢相信眼前的事實。縣城做廚師的二兒子,知道了母親去世的消息,立馬在單位請了假,騎上自行車快速回家。一路上抽泣不已,到了家門口號啕大哭,把自行車隨便一放,隨后撲通跪地,亦步亦趨對著地面啪啪磕頭,鮮血順著額頭滴落到地面,地面變得暗紅。隨后聽不到金山的哭聲,只見他身子前傾,突然暈倒在地,不省人事。眾村民見狀,七手八腳掐人中,一遍遍禱告、祈禱:“金山醒來,金山快醒來……”漸漸地金山清醒了過來,慢慢恢復了意識,隨后鼻子一把淚一把放聲大哭。悲哀凄涼的哭聲,回蕩在整個小村莊。
按照農(nóng)村的風俗。李大娘去世第三天出殯下葬。兒子們給李大娘買了上等的松木棺材,女兒給李大娘買了全身絲綢緞的棉服。棺材前的貢桌上,燃燒的三炷香裊裊升騰,貢桌上擺滿了各式各樣的祭品,豬頭三牲、水果、糕點……花式多樣,樣品齊全。油香、馨香和燃燒的紙錢散發(fā)出煙熏火燎的味道充斥著整個院落。子女們不惜重金邀請的兩幫吹打樂隊在院墻外唱起了對臺戲。他們前仰后合,變著花樣盡情地吹打、高歌,比比誰的本領(lǐng)更大,技藝更強!栋嬴B朝鳳》、《卷席筒》、《朝陽溝》……名曲、名調(diào)響徹整個村莊。商販推著小貨車,擠進人群來回走動,不時大聲吆喝:“五香瓜子、糖酥棍、大米球嘍……”執(zhí)事人對前來吊唁的親朋高聲大喊:“客到”、“謝謝”,聲音抑揚頓挫,此起彼伏,連續(xù)不斷?薜,唱的,笑的,鬧的,各種聲音混合在一起。整個院內(nèi)、院外人聲鼎沸,人山人海,喧囂震天,像一場熱鬧非凡的文藝演出。
郭大嫂家的大門緊緊關(guān)閉,她面容憔悴,有氣無力地躺在床上,一遍遍回憶和李大娘平時相處的點點滴滴。她抑制不住自己的情感,眼淚像斷了線的珠子撲簌簌落下。
村民私下里議論紛紛:李大娘的喪事子女給辦得風風光光,有排場,有面子。李大娘今后再也吃不愁、穿不愁、喝不愁了,李大娘到老也算享福了。
責任編輯:周云 發(fā)布日期:2023-10-24 關(guān)注:
心情隨筆推薦
- 暮年
- 三間低矮的土坯房,屋里一張破舊的木桌、一把木椅,簡單的餐具,一個鍋灶和土炕,就是李大娘全部的家當。
- 心情隨筆 10-24
- “昂貴的”燃面
- 這里說到吃面,我不得不談起宜賓的面,因為這里的面是我吃過的面中最好吃的。
- 心情隨筆 10-24
- 風吹運河岸
- 花開有時,花落無聲。有時候,生活就像灰燼最深處的那一點點星火,在即將熄滅時,卻又被一陣風重新喚醒。
- 心情隨筆 10-24
- 從火鍋里打撈文化
- 近讀易中天一則談火鍋文化的小文,覺得余興未盡,想再從火鍋里打撈一些文化碎片。
- 心情隨筆 10-24
- 難忘的邂逅
- 那是1993年春節(jié)過后,陽春三月的北方大慶還是乍暖還寒的日子,我與胡老師邂逅在大慶油田總醫(yī)院的中醫(yī)科住院病房
- 心情隨筆 10-24
- 情系故鄉(xiāng)那條河
- 我的故鄉(xiāng)坐落于大西北最偏僻、最荒涼、最干涸、最貧瘠、最落后的寧夏西吉縣紅耀鄉(xiāng)。
- 心情隨筆 10-20
- 春游驪山
- 我喜好山水,近乎癡迷。杜甫的愿望:“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我也一直有。
- 心情隨筆 10-20
- 胤傷——懷念父親
- 轉(zhuǎn)眼已到2018年12月11日——這天是父親去世一周年,一年里好像過了百年,頭腦里經(jīng);胤胖赣H生前的影子
- 心情隨筆 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