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往事
作者:今日大學生網(wǎng) 來源:今日大學生網(wǎng)
每到年關的時候,偶遇熟人朋友,經(jīng)常被問及:過年回家嗎?我知道,他們所說的“家”,不是我在西安城里的小家,而是我的山東老家,是我出生長大的地方。這個時候,除了回答他們的問題外,也常常會勾起我的鄉(xiāng)思,想起我小時候過年的往事。
小時候,過年是一種幸福的期盼。往往是距離春節(jié)還有幾個月的時候,便開始掰著指頭掐算時間,算計著還有多長時間可以過年,總覺得日子過得緩慢,急盼春節(jié)早一天到來。那個時候的年節(jié),對父母來說可能是喜愁參半的事情,既是喜慶的節(jié)日,又因為手頭不寬裕,齊備節(jié)日物品常常捉襟見肘,愁心入眉。但對孩子們來說,過年確是高興的日子。平時很難穿上的新衣服,過年的時候,父母都會給置辦上一套。弟弟妹妹們更是歡喜,因為平日里他們都是撿拾哥哥姐姐的舊衣穿,過年了,父母也會給它們做上一套屬于自己的新衣裳,美的弟弟妹妹們不時地翻開柜子看一看,臉上露出滿意的笑容。平日里很少能吃到的雞鴨魚肉,過年期間也不再稀罕,時不時可以打打牙祭,解解饞。更值得高興的是,過年期間,還有鞭炮可放,對孩子們特別是男孩子們來說,那簡直是天大的趣事,心里暗暗地樂開了花。
我的老家位于齊魯東部,過年是最隆重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一般來說,進入臘月,年味就逐漸濃了起來。打掃衛(wèi)生、購置年貨、殺豬宰羊、炸丸子、蒸餑餑、寫春聯(lián)......忙活不停。到了臘月二十三陰歷“小年”,春節(jié)的序幕便正式拉開了。“二十三,祭灶仙(灶王爺);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割年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fā);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滿街走。”
我是家中的長子,忙活過年的事情,父母常常會喊上我來打下手。天寒地凍的,我不是很情愿,經(jīng)常是扭扭捏捏,磨磨蹭蹭的,但也有喜歡的事情,那就是陪著父親貼春聯(lián)、放鞭炮。
年三十那天,母親早早地用面粉熬上一盆漿糊,我端盆,父親提著凳子,里里外外地貼春聯(lián)、貼過門錢(一種用紅、黃、綠、粉、紫等彩色紙刻制而成,上有吉祥圖案和文字,春節(jié)時貼于門框門額等地方,以喜迎春節(jié))。大門、二門、影壁墻、糧倉、豬圈、柴房,到處貼的花花綠綠的,年的氣氛一下子就凸顯出來了,我喜歡這種過年的氣氛。
到了晚上,父母會炒上一桌菜,許多是平時很難吃到的“硬菜”,一家人圍坐一起,歡歡喜喜地吃飯守歲。這個時候,父親會倒上幾杯酒,自斟自飲。我年齡稍大的時候,父親也會給我斟上少許酒,讓我嘗嘗白酒的味道,陪他喝上幾杯。平時嚴肅的父親,這時候和藹慈祥,拉家常、講故事、話未來,風趣可愛。聽到村里響起噼里啪啦的鞭炮聲,兄妹幾個便放下碗筷,催促母親趕緊下餃子,拉著父親到院子當中放鞭炮。
大年初一,是拜年的日子。老家的風俗,初一早上,誰家起的早,代表著這個家庭的勤勞和福報。于是人們便爭先恐后地早起,我記事的時候,凌晨四、五點鐘就有人起床了,天未放亮,有人便開始拜年了。
老家人拜年,一般是以家族為單位,家族中的大哥,率領本家族中的同輩男娃,逐家逐戶地給長輩拜年,女孩子是不參加這種拜年活動的。你瞧,大年初一的早晨,村頭巷尾,街道胡同,一串串的人流魚貫而行,你來我往,祝賀聲此起彼伏,歡笑聲不絕于耳。
山東人給長輩拜年,是磕頭拜年。眾多家族子弟,在大哥的帶領下,次序走進長輩家中,一邊喊著“爺爺(發(fā)四聲)”、“嫲嫲(奶奶)”、“大爺(大伯)”、“大娘(伯母)”給你們拜年了,一邊麻溜跪下,一跪一屋子,一跪一天井。老人邊說“別跪了,別跪了”,邊下炕去拉你,往你口袋里塞糖果、塞花生、塞瓜子。我小時候,拜年是沒有壓歲錢的,長輩給些糖果瓜子爆米花便會心滿意足了,如果碰巧拿上了一、二塊奶糖、酥糖等上好的糖果,更是喜出望外,炫耀半天。
一般情況下,二、三個小時就能拜完年,家族門戶多的,需要三、四個小時才能拜完。
接下來的時間,便是孩子們的自由時間了。你看,一個個急匆匆地跑回家,取出珍藏多日的小鞭炮,拆散,一個一個地仔細數(shù)好,放在口袋里,拿上一根燃香,歡歡喜喜地放鞭炮去了。街道上,到處是噼里啪啦的響聲,此起彼伏。我最喜歡的是放“二踢腳”,輕輕地用手捏住,用香頭一點,噼、啪,地上一爆,空中一響,神奇、驚喜。有些調皮的小子,也會橫放,專打聚堆的小姑娘,嚇的她們哇哇大叫。聚堆的大人,他們一般是不敢故意放炮驚嚇的,因為若是碰上脾氣暴躁的哥哥,會追趕過來,踢上幾腳,屁股疼痛難忍。
從初二開始,就要串門走親戚了。一家人跨上竹籃子,帶上餑餑(饅頭)、點心,走村訪親,吃喝敘情,一直持續(xù)好多天。親戚多的,有時要持續(xù)到月底。老家的風俗,過了二月二,年就算過完了。
這樣的年節(jié)故事,在我的人生經(jīng)歷中重復了十幾次。后來,我到外地上學、工作,融于了城市生活,開始了在城市中過年。城市里的春節(jié),與小時候老家相比,缺失了不少的情味和韻味,大人們不再串門,小孩子不再扎堆,特別是禁放鞭炮以后,過年的氣氛更加寡淡。因此,每逢春節(jié),腦海中常常浮現(xiàn)出小時候的年節(jié)氣氛,回憶起家鄉(xiāng)年節(jié)的歡樂故事。有時候,也想與子女們嘮叨幾句,分享一下當年的喜悅故事,但他們城市里出生城市里成長,已經(jīng)很難理解你小時候的樂趣了。
近幾年,隨著短信、微信、抖音技術的發(fā)展,生活條件的改善,過節(jié)的習俗更是改變了許多。不僅城市里年味寡淡了許多,農(nóng)村里的年味也在逐漸清淡,一些小時候的過年場景,現(xiàn)在已經(jīng)很難見到了。我擔心,長期這樣下去,我們一些好的春節(jié)習俗,將會逐漸失傳,那將是很令人惋惜的。
責任編輯:周云 發(fā)布日期:2023-03-01 關注:
心情隨筆推薦
- 過年往事
- 每到年關的時候,偶遇熟人朋友,經(jīng)常被問及:過年回家嗎?我知道,他們所說的“家”,不是我在西安城里的小家,而是我的山東老家,是我
- 心情隨筆 03-01
- 再背書包上學
- 我站在自家的陽臺,看見街上一群笑容綻放的學童走向校園。他們走在寬暢的路上,迎著燦爛的陽光。
- 心情隨筆 03-01
- 江山如此多嬌
- 我們偉大的祖國,既有悠久的歷史、古老的文明、燦爛的文化、光榮的傳統(tǒng),又有壯麗的山河、迷人的風景,散發(fā)著獨特的東方魅力。
- 心情隨筆 03-01
- 風雨彩虹,鏗鏘玫瑰
- 雨淅淅瀝瀝的下著,細密的雨絲在天地間織起一張灰蒙蒙的幔帳,地平線消失了,天很沉,視線范圍也只有極狹小的一圈。
- 心情隨筆 03-01
- 在西湖之畔疊加詩人情懷
- 近期拜讀了中原作家舞笛的《山吟海嘆》第一章節(jié)《千秋詩光照西湖》,他通過多次游西湖名勝自然景致,眉黛間不斂于山明水秀
- 心情隨筆 03-01
- 孩子陪老去郊游
- 正值冰融雪化,三月陽光沐浴,萬物復蘇,大地一片生綠。孩子們就約好了,要陪老人去植物園,踏青賞春,觀光祝興。
- 心情隨筆 03-01
- “天脈”旗下孝道心
- 俗話說人有三寶:精、氣、神。夏榮洲擎“天脈”旗有三寶:學法、知法、守法。孝道心,父母是生命之本。
- 心情隨筆 03-01
- 麥
- 豐收前一天的傍晚,有喜鵲飛過麥田,風吹動豐碩的麥穗
- 心情隨筆 02-28
- 刻在微博上的墓志銘
- “我希望死是令人愉快的,而且我希望永不再來”——墨西哥女畫家 弗里達·卡洛
- 心情隨筆 02-28
- 兵馬俑
- 看似冥頑不靈,真正是虎狼之師,一旦立誓,時間就埋葬不了精忠一片
- 心情隨筆 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