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夜冠军,天堂资源,四虎成人精品永久网站,国产成人无码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消失的銀杏樹

作者:今日大學生網(wǎng) 來源:今日大學生網(wǎng)
在鎮(zhèn)江生活近40年,每次走過正東路,我就想起原鎮(zhèn)江師專老大門前的銀杏樹。

上世紀80年代初,我考入鎮(zhèn)江師專讀書,那時學校的正大門在正東路上,剛到校門口,我就被門前的銀杏樹吸引,銀杏樹有四棵,樹高均在20米以上,樹上鋪滿綠色的扇形小葉和飽滿誘人的銀杏青果,團團簇簇,迎風招展。我從小生長在揚中的農(nóng)村鄉(xiāng)村,沒有見過如此威武龐然的銀杏樹,一下子感到意外、新鮮和驚奇。

開學不久,我趁閑外出,發(fā)現(xiàn)市區(qū)很多主次干道,基本上都長滿了梧桐樹,濃密久遠,唯獨正東路師專老大門口西側(cè)長著一排古老高大的銀杏樹,像站崗的哨兵,特別顯眼和高貴,并增添了這條路的古樸幽美,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有一天,我們幾個新生走到銀杏樹下,情不自禁仰頭張望,巧遇古代文學老師楊積慶教授,他趁機介紹說,學校壽邱山一帶,文化積淀深厚,南北朝時期南朝開國皇帝劉裕曾出生于此,劉裕小名寄奴,辛棄疾《京口北固亭懷古》“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描寫的就是這里。北宋時期著名科學家沈括晚年在此居住并撰寫科學巨著《夢溪筆談》,故學校主教學樓被命名為“夢溪樓”。明嘉靖年間,這里建有一座規(guī)制齊全的文廟,是當時鎮(zhèn)江最著名的孔門圣殿,后曾建有丹徒縣學等,數(shù)百年來,這里書聲瑯瑯,弦歌不絕,成為培育士子的重要基地。清代這里建有孔廟,這些樹原是長在廟前的,樹齡都在幾百年以上,由于歷史變遷,廟宇被拆,但這四棵銀杏樹卻被保留下來,它們默默地站在這里,見證著這片土地的變遷,閱盡人間的滄桑。他還說,你們看,這四顆銀杏樹主干粗獷,昂揚向上,枝干挺拔,一身正氣,你們是師范生,要學習它們虛懷若谷的胸襟,以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我們聽了,一下子增加了對銀杏樹的崇敬之情和敬畏之心。

后來楊老師給我們上課多次提到,所謂師范“就是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繼而解釋:“學高為師,就是給學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身正為范,就是像校門前的銀杏樹,傲然正直,為人師表”。楊老師當時還在華東師范大學帶碩士研究生,德高望重,他的話讓我們這些剛進高校大門的學子醍醐灌頂、警醒清醒、豁然開朗,并深深印在我的腦海。學習期間,我擔任校學生會主席、班長,從此未敢懈怠,一直以他的話為激勵,帶頭學在前、做在先,一年級就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并多次獲得獎學金,即使在工作后也一直重視學習,先后讀完本科和研究生學業(yè)。

隨著時光流逝,漸漸發(fā)現(xiàn)不光我喜歡銀杏樹,很多同學都對它深懷情義。有很多次,我經(jīng)過樹下,看到不少學生在撿地面的銀杏葉做書簽,特別是秋天,樹葉金黃,他們撿到幾片金色的小扇,立刻傳來驚喜的輕呼和低聲的呢喃,然后小心翼翼珍藏書中,愜意非凡;有的同學與銀杏樹擁抱合影。我有個美術(shù)系的同學,利用收集的銀杏葉,做成系列工藝品,有的精雕細琢,有的交叉組合,配上字畫,襯上背景,十分雅致,令人贊嘆。我也曾多次珍藏過它的小葉,難以忘懷那份單純的快樂。

光陰荏苒,三年的師范學習很快結(jié)束,我被留校任教。說來與銀杏樹真是有緣,我結(jié)婚時,學校分配的住房,就在緊靠它們的樓上,開窗就能聞到銀杏樹的清香。我和妻子楊曉勤是揚中的同學,一起考取師專,沒想到她對銀杏樹也情有獨鐘。每到春天,我和她都喜歡一早打開窗戶,悠然地欣賞其嫩綠的小葉在斑駁的陽光里翻飛如蝶,聽快樂的小鳥在樹上嘰嘰喳喳婉轉(zhuǎn)歌唱;每到秋天,看累累果實迎風搖曳,感受其跨越流年、一身金黃的厚重氣息。偶爾也會有幾片樹葉掉落到我們的窗前,留下屬于它們的痕跡。我女兒出生后,母親常來幫忙帶小孩,也喜歡到銀杏樹下找樂,并且每次都撿一些銀杏葉,帶回家鄉(xiāng)。她悄悄告訴我,不僅銀杏果能吃養(yǎng)身,而且銀杏葉也是個寶,曬干了泡茶喝,可以幫你爸爸治心血管病和高血壓,這里碰到銀杏樹,得來全不費功夫,否則還準備到其他地方找呢。高興之情溢于言表。

上世紀90年代初,我被調(diào)到政府機關(guān)工作,離開了朝夕相伴的銀杏樹,不久原鎮(zhèn)江師專的大門也新建到夢溪園巷,但我只要經(jīng)過銀杏樹下,都會在有意和無意間抬頭觀望,并憶念起在夢溪園學習和工作了近10年的青春歲月。有一次,我?guī)畠航?jīng)過正東路,故意問她,“張津,你知道我們老家在哪兒嗎?”,她用小手往前一指說,“前面銀杏樹旁的房子里”。原來銀杏樹也已深深烙印在她幼小的心靈里。

上世紀90年代末,城市建設如火如荼,正東路被拓寬改造,政府部門為保護銀杏樹,砍掉一棵稍小的,將三棵大的移至東郊賓館,從此這里的四棵銀杏樹消失了。不久鎮(zhèn)江師專也合并到江蘇大學,成為其夢溪校區(qū)。時代在發(fā)展,世事在變化,但我對銀杏樹的情懷始終沒有改變。“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去卻巫山不是云”,三棵銀杏樹移栽后,我曾冒著凜冽的寒風去東郊賓館探尋,凝視雨雪中新栽待活的它們,油然想起李清照的《雙銀杏》“風韻雍容未甚都,尊前柑橘可為奴。誰憐流落江湖上,玉骨冰肌未肯枯。”心中一番酸楚。東郊賓館時日不長關(guān)閉,地塊幾易其主,斗轉(zhuǎn)星移,銀杏樹早已不知所終。

21世紀初一個春暖花開的日子,我們班畢業(yè)回校聚會,站在原師專新大門口,幾位同學又談起正東路的銀杏樹,同行的老師說,對你們老生而言,那些銀杏樹不僅代表這里滌蕩過歷史文氣的熏染,而且是原鎮(zhèn)江師專的標識,確實讓人難忘,就像江蘇大學里的“五棵松”,很多同學畢業(yè)了,只要說起江大,就會想到“五棵松”一樣。

我調(diào)離鎮(zhèn)江師專已有30年,30年來我常常在落日余暉中或夜深人靜時懷念銀杏樹,就像佳節(jié)來臨懷念遠在他鄉(xiāng)的親人和朋友,特別會想起楊積慶教授“學高為師,身正為范”,這句話一直引領我做人做事。
責任編輯:周云 發(fā)布日期:2023-02-07 關(guān)注
詩詞歌賦推薦
  • 消失的銀杏樹
  • 在鎮(zhèn)江生活近40年,每次走過正東路,我就想起原鎮(zhèn)江師專老大門前的銀杏樹。
  • 詩詞歌賦 02-07
  • 父親的榮譽證書
  • 今年春節(jié),我們一家四口回老家過年,陪伴老父親小住了10天,舉家團聚,其樂融融。
  • 詩詞歌賦 02-07
  • 懷念岳父
  • 懷念岳父
  • 岳父去世有四年多了。每當想起他,往事就會浮現(xiàn)眼前。
  • 詩詞歌賦 02-07
  • 我的外祖母
  • 今天是周日的傍晚,后天就是清明節(jié),每當清明節(jié)快要來臨時,我都會想起外祖母。
  • 詩詞歌賦 02-07
  • 拜謁梁家河
  • 在共和國廣袤的大地上,舉世聞名的大江大河人們耳熟能詳,美麗富饒的萬里長江,孕育了偉大中華民族的九曲黃河……而她
  • 詩詞歌賦 02-07
  • 幸福的碎片
  • 隨著時光流逝,越來越多的人和事在我的記憶里淡化。甚至有些曾經(jīng)自以為是支撐我生命之重的不可磨滅的人情賬、事件簿,忽然之間好像也會
  • 詩詞歌賦 02-07
  • 高公寨
  • 高公寨
  • 高公寨,是個遠離世間喧囂,沒有污染的世外桃源。這里空氣清新,水秀山青,朝可聞花香,暮能聽鳥語,素有“天然氧吧”和“小廬山”的美
  • 詩詞歌賦 02-07
  • 畫稿溪
  • 喜歡在旅途中邊走邊寫,一個個文字仿佛跳動的音符,唱著無聲而動聽的歌。
  • 詩詞歌賦 10-15
  • 送別
  • 是巧合,還是冥冥中早已注定,去年武漢疫情時,看到一幕幕送別的場景,感同身受,我寫下過一首詩歌
  • 詩詞歌賦 10-15
  • 幸福二隊
  • 初中實際上只讀了一年,然后就開始文革,一直在停課鬧革命的狀態(tài)中。那時我家里的情形很糟,父母被批斗審查,滿街令人心驚膽戰(zhàn)的大字報
  • 詩詞歌賦 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