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黨的二十大即將召開之際,
為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從先烈的革命事跡中汲取智慧和能量,銘記紅色記憶,賡續(xù)紅色基因,增強青年一代的責任與擔當,2022年6月中旬,西南石油大學石工院曙光黨史學習實踐團積極響應學校“三下鄉(xiāng)”活動號召,集體前往邛崍紅軍長征紀念館,開展了以“踏尋先烈足跡,傳承紅色精神”為主題的黨史學習實踐活動,在紀念館探尋先烈事跡,深入了解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這段可歌可泣的歷史,明晰偉大的長征精神對新一代年輕人的重要意義。
一、探尋先烈足跡
“苦不苦,想想長征兩萬五”偉大的長征精神自誕生以來就一直是先烈留給我們的寶貴的精神財富,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去不畏艱險地建設祖國。我們從小到大就一直聽說過很多長征故事,如血戰(zhàn)湘江、飛奪瀘定橋、 四渡赤水、翻越夾金山。這些故事中紅軍先烈們不懼艱險,不怕犧牲的大無畏的革命精神一直在激勵著我們。但是,紅軍在毗鄰成都的邛崍市的經(jīng)歷確很少為人所知。對于在成都上了三年大學的我們來說,聽聞紅軍長征時還曾在成都周邊有過作戰(zhàn)經(jīng)歷,讓我們對此產(chǎn)生了濃烈的興趣。于是,為了探尋紅軍在成都留下的長征足跡,我們來到了位于邛崍市高何鎮(zhèn)的邛崍紅軍長征紀念館,開始了這次探尋之旅。
6月14日的早晨,我們坐著大巴翻過蜿蜒的山路,來到了位于邛崍?zhí)炫_山腳下的紅軍長征紀念館。走進紀念館,心中的崇敬之情頓時油然而生。在展館的腳下,雕刻著一幅幅石刻浮雕,這些浮雕生動地當年紅軍長征途經(jīng)高何,在此建立根據(jù)地,與敵人作戰(zhàn)的景象。在這些浮雕中最令我們印象深刻的是一面雕刻著密密麻麻的名字的墻壁,這些名字都是高河當?shù)貐⒓蛹t軍的先輩們留下的,距紀念館的講解員介紹,當1936年2月紅軍紅軍戰(zhàn)略轉移出邛境時,有963名邛崍兒女隨軍北上。其中,高何多達403人。這些先輩們?yōu)榱舜虻购诎档某匀说呐f社會,為了不再受地主土豪的欺壓,貪官污吏的敲詐,為了建立一個沒有壓迫的新社會,他們毅然決然拋家舍業(yè)加入了紅軍,跟隨著紅軍一路北上,踏上一段異常艱辛,充滿著戰(zhàn)斗與犧牲的征途。我們應該感謝這些先烈,正是他們不懼犧牲,不懼困苦的革命精神,我們才能打倒壓在老百姓頭上的三座大山,才能打破萬惡的舊社會,建立起屬于人民的新中國。
走過浮雕,我們來到了長征紀念館的正大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大門前由徐向前元帥題的七個大字——紅軍長征紀念館。這七個大字篆刻在豎立的石板上,象征著紅軍永不言敗的長征精神。據(jù)紀念館的講解員介紹,邛崍紅軍長征紀念館原址是中國工農紅軍四方面軍建立的石塔寺蘇維埃政府。三十年代初,邛大蒲黨支部根據(jù)省委指示,在川西長期革命斗爭和上川南農民武裝暴動的基礎上,通過組建抗捐隊伍武裝游擊,建立特區(qū)蘇維埃政府,實行土地革命等方式,引導人民共同創(chuàng)建以邛崍為核心,向蒲(江)、大(邑)、名(山)、崇(慶)、蘆(山)、丹(棱)、洪(雅)、新(津)等上川南各縣山丘地區(qū)輻射的邛大蘇區(qū)。面對四川軍閥反革命的圍剿,邛大黨領導游擊隊伍和革命群眾,保持旺盛的斗志,給敵軍以有力的還擊。達到了“擾亂敵人后方,牽制部分兵力,打亂軍閥部隊圍攻通南巴蘇區(qū)的部署,配合川北紅軍作戰(zhàn)”的預定目的;又開辟了廣闊的紅色區(qū)域,并為西征紅軍南下轉戰(zhàn)川西,幫助建立川康邊蘇區(qū),準備了條件。1935年冬,西征南下的紅四方面軍轉戰(zhàn)川康邊,又在原邛大特區(qū)的轄域,通過組建紅軍游擊武裝,建立區(qū)、鄉(xiāng)、村蘇維埃政權,引導打土豪、分田地,開展擴紅、備戰(zhàn)、籌糧等工作,紅軍在高何就建立了一個區(qū)蘇維埃,四個鄉(xiāng)蘇維埃;組建了不脫產(chǎn)的紅軍游擊武裝。 為了繼承革命傳統(tǒng),弘揚長征精神,成都市人民政府根據(jù)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邛崍地方黨組織有效建立與擴建,武裝斗爭有效開展,先后兩次建立蘇維埃政權,并有效開展土地革命的閃光歷史,借助尚存的區(qū)蘇維埃舊址、紅軍醫(yī)院舊址、紅軍亭,籌建的紀念館和現(xiàn)代雕塑,建立了現(xiàn)有的紅軍長征紀念館。
紅軍長征紀念館占地面積26000平方米,分為陳列館活動區(qū)、文物保護區(qū)和紅軍石刻碑林展示區(qū)。在陳列館活動區(qū),建有800平米陳列館、1300平米升旗廣場和《悲歌與壯舉》紅軍石刻浮雕紀念碑。紀念館內珍藏了當時紅軍使用過的很多物品。包括書籍、軍號、大刀、水壺、碗等等。 陳列館展廳左右的兩個展柜,分別排列在展廳正中,這兩個玻璃鋼展柜,一個陳列著精心制作的區(qū)域沙盤,一個有序排列著300余件歷史文獻、資料、圖表和100多件實物。同時,展館還將革命先烈的事跡以巨幅展板的形式,影印在廳內的立柱上,形成了強烈的視覺沖擊感。這些文物與展板的豐富內容,形象直觀地再現(xiàn)了紅軍的光輝足跡。
展館大廳里,墻壁上畫了奮勇沖鋒的紅軍戰(zhàn)士們跟隨號角出征。再往前走,是長征時期的路線圖和作戰(zhàn)計劃圖,走廊里展現(xiàn)了紅軍長征經(jīng)過邛崍的過程、路線、經(jīng)過。展廳內陳列了許多珍貴的歷史文物,如紅軍在邛崍發(fā)行的新華日報和向當?shù)匕傩招麄骷t軍政策的宣傳報,紅軍作戰(zhàn)使用的槍支、大刀和手榴彈,除此之外還有很多當時根據(jù)地的生活用品。紀念館的講解員在講解的過程中說道:“長征勝利的背后離不開廣大人民群眾對紅軍的支持,展廳陳列的生活用品中就有拉送物資的地板車和運輸糧食的竹筐,就是憑借這些簡單的工具,淳樸的人民群眾默默為紅軍提供物資,為長征的勝利提供了生活保障。”展區(qū)里還存放了當時紅軍戰(zhàn)士們曾經(jīng)使用過的水壺、煙斗、懷表,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一沓在邛崍犧牲的紅軍戰(zhàn)士的姓名錄,無數(shù)戰(zhàn)士的身影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將革命進行到底”的誓言一遍遍出現(xiàn)在畫面上,無私、無畏、無懼是紅軍們的真實寫照。
二、感悟長征精神
展館陳列的展品中有很多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展館中最讓我們印象深刻的展品就是用于拉送物資的地板車和運輸糧食的竹筐,這些都是當年邛崍的父老鄉(xiāng)親運輸紅軍物資的工具,就如講解員說的那樣,正是因為廣大人民群眾對于紅軍的鼎力支持,紅軍才能戰(zhàn)勝敵人。我們心中由此泛起了疑問:為什么邛崍的父老鄉(xiāng)親會這么支持紅軍?通過查找相關資料和請教紀念館的高館長,我們才知道人民群眾支持紅軍的原因,高館長跟我們說: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邛崍地區(qū)由于地處山區(qū),耕地稀少,百姓在地主惡霸和貪官污吏的壓迫下苦不堪言。紅軍來到邛崍之后,打土豪,分田地,讓每家每戶都擁有了屬于自己的土地。同時,紅軍利用戰(zhàn)斗間隙,派出宣傳隊,在原邛大特區(qū)蘇維埃政府轄域的要道、橋梁、山巖、石壁,以及街面、村寨的墻壁上,刷寫與鏨刻標語、張貼油印傳單與革命口號。紅軍之中,無論干部還是戰(zhàn)士,一遇群眾,就以交談、詢問、拉家常,以及教唱革命歌曲等形式,形象直觀地宣傳黨的主張和革命道理。百姓們苦于地主豪紳的壓迫久已,當他們遇到紀律嚴明,人民至上的紅軍,聽聞有能夠建立一個沒有壓迫的社會的可能性,為了保衛(wèi)現(xiàn)有的革命成果和實現(xiàn)未來的遠大目標,他們自然就會自發(fā)地幫助紅軍,加入紅軍,把紅軍當做他們的親人對待,紅軍也正因此才能戰(zhàn)勝強大的敵人。我黨也正是憑借真心實意地為人民服務,為民族命運去拼搏抗爭的信條才會獲得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與愛戴,才能戰(zhàn)勝強大的國民黨反動派,建立屬于人民大眾的新中國。
通過這次探尋紅軍足跡之旅讓我們每個人都感受頗深,時至今日,紅軍先烈們的長征精神仍然對于如今的中國有著重要意義。身為祖國的年輕人,我們認為我們可以從先輩們的英勇事跡和革命精神中學到三點:
1、人民群眾的力量是無窮的
習近平總書記曾說過:“人民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群眾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眾是我們力量的源泉。”我黨之所以能夠在短短二十年就能建立新中國,能夠把中國建設成如今的世界第二大經(jīng)濟體,正是依靠人民群眾的支持。歷史上無論是抗日戰(zhàn)爭時的軍民一心共抗倭寇,還是解放戰(zhàn)爭中淮海戰(zhàn)役的小推車,亦或是建國前三十年工業(yè)的從無到有,還是改革開放后人們的大膽創(chuàng)新,無不告訴我們群眾們的力量有多大,有多重要。如今正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們應該相信群眾,依靠群眾,銘記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
2、堅持人民至上
紅軍先輩們之所以可以戰(zhàn)勝強大的敵人,因為他們牢記人民群眾的利益高于一切,堅持站在廣大人民群眾的立場上。他們代表了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得到了普羅大眾的支持,才能戰(zhàn)勝強大的國民黨反動派。如今,我們應該牢記初心使命,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才能得到人民群眾源源不斷的支持,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
3、我們要學習大無畏的長征精神
幾十年前,先輩不怕犧牲,前仆后繼地去與敵人浴血奮戰(zhàn)才換來了我們如今的美好生活。紅軍先烈們在長征途中不怕苦,不怕累,不懼艱險,不怕犧牲,在極度惡劣,群敵環(huán)伺的情況下依然敢于戰(zhàn)天斗地的革命樂觀精神值得當代的我們學習。在日常的學習工作中,我們應該發(fā)揚長征精神,面對遇到的問題要不怕困難,用于去解決難題。
身為海油的學子,面對海上油氣勘探開發(fā)領域的難題,我們應該學習長征精神,去攻克難題,去探索廣闊的藍色國土,為祖國的能源強國戰(zhàn)略貢獻出屬于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