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懷先烈志,激發(fā)四化情
作者:熊若簫 來源:熊若簫
為深入了解英烈精神,回憶崢嶸歲月,根植紅色基因,進一步加強先進性建設。7月16日,合肥工業(yè)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赴安徽金寨黨史學習教育暑期社會實踐團隊動身前往梅山鎮(zhèn),在紅軍廣場、烈士紀念塔、金寨縣革命博物館、湯家匯等地開展了參觀研學、追思緬懷、尋訪挖掘等活動。
走近紅軍廣場,59級臺階,25級臺階,28級臺階,10級臺階…數字的背后是厚重的歷史,一級級臺階猶如歷史的書頁,記載了那段氣壯山河的歲月。走進紅軍廣場的那一刻,團隊成員不約而同地肅穆莊重,逐步踏上每一級臺階,了解每一段臺階的寓意,欽佩,感激,堅定。“身經白刃頭方貴,死葬西疇骨亦香。”倏然間,我們更加清晰地感受到了手中的接力棒沉甸甸的力量。手捧菊花束,踏上最后一級臺階,旁青松翠柏,四季常青,燥熱,蟲鳴,在觸目烈士紀念塔“星火燎原”之際,煙消云散,熱血,濕意,盈滿。透過紀念塔與先烈的目光交匯,仿佛望見他們在笑,在欣慰地笑。懷揣著虔誠的哀思和堅定的追尋,托以菊花與先烈對話,向著陵園的方向,一分鐘的默哀,許多問題許多話想同先烈們講。聽見了!他們滿目柔情地回應著:“你們就是希望,你們即是未來。”背上紅軍烈士陵園紀念塔上的句子,碑文講述著那段慷慨激昂的歷史,刻印著那些可歌可泣的中華兒女。
一張張革命老照片,一件件舊用軍大衣,一張毛毯,一本日記,一雙布草鞋,立夏節(jié)起義行動會議, 六霍起義,挺進大別山,百感交集。伴著《八月桂花遍地開》的歌曲聲,為推翻封建制度,消除階級矛盾,工農紅軍剛毅的身軀熠熠生輝。在為洪學智將軍的事跡而肅然起敬之時,不經意間,抬頭仰望,是滿目紅星的天花板。瞻仰將軍事跡,紅星閃閃,心中的革命情有如撞鐘擊鼓,聲聲發(fā)人深省。何為愛國?何謂為他?又何以不畏犧牲?謂大者,愛國為生而有之,為他即為于己自私于他者無私,不畏乃鐵血柔情;但我不愿這么想,不是不想為自己為家人考慮,是使命感,是責任擔當,是國家利益至上者,既已許國難再許卿,是他們的奉獻成就了為人民服務的大我情懷,哪有人不畏懼死亡,不是無畏,是明知是死亡仍沖鋒陷陣,是寸土不讓的堅守,是抗爭黑暗的英勇,是筑就血肉長城,是最清澈的愛只為中國。
前往湯家匯小鎮(zhèn),一路崇山峻嶺,穿行于大別山中,云霧籠罩下只能看見古木參天,但在司機的口述下,樁樁動人故事漸漸淡入心扉。甚至無法說出什么是最令人動容的,借用毛主席一句“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尸還。”青山下,是見證半月苦熬、避敵搜捕的山洞,是零落山頭無人問津的革命舊址,是不為人知的骸骨,但是,是人民的英雄!是山河歲月!
記憶猶新的是,在采訪館長的過程中,才了解到,金寨最后一名老紅軍在今年逝世,至此金寨的十萬老紅軍全部離開了我們。在館長的口述中,一個個感人至深的紅軍故事也進入公眾視野,不是眾所周知的他們,但是同樣觸人心弦。18年3月5日中午,有一個姓胡的老人家,帶來了一個烈士證尋求幫助,烈士證上的名字叫黃先斌。據其所言,1942年,他的父親離開了懷有身孕的妻子奔赴戰(zhàn)場,在他還未來得及出生,他的父親已戰(zhàn)死疆場,父親犧牲后母親帶著他改嫁了,為了保護他,他隨繼父同姓。老人家說,“我這幾天經常夢見我的父親,我想找找他,我甚至不知道他姓什么也不知道他埋在哪里,我想知道他是不是烈士,想在家中供上他的墓牌,讓子孫后代了解他們的祖輩姓黃,是烈士!”在館長的幫助下,從一萬多有姓名追溯的烈士墻上找到了四個同名同姓的人。老人深深地注視著烈士墻,拿下了自己的草帽,放下了拐杖,將父親的姓名一個一個小字摸去,似是想透過墻真真切切地觸碰到從未見過的父親,一句沙啞哽咽的“爸!”,失聲痛哭,在場所有人全都抑制不住地落淚,為之動容。聽完這個故事,恍惚間,早已淚流滿面,是為烈士舍生忘死,是為老人尋父立碑,是為戰(zhàn)亂動蕩下血染山河,民不聊生。
記錄下這些感動的點滴,是淚水的記憶,更是紅色的傳承。
責任編輯:周云 發(fā)布日期:2022-07-21 關注:
社會實踐活動推薦
- 緬懷先烈志,激發(fā)四化情
- 7月16日,合肥工業(yè)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赴安徽金寨黨史學習教育暑期社會實踐團隊動身前往梅山鎮(zhèn),在紅軍廣場、烈士紀念塔、金寨縣革命博
- 社會實踐活動 07-21
- 舉國歡騰福建艦、航海原理快搞掂 ——物理與電信
- 2022年7月19日,華南師范大學物理與電信工程學院團委學生會服務隊開展了下鄉(xiāng)期間的第一節(jié)特色課程。為了在小朋友們的心中埋下探索科學
- 社會實踐活動 07-20
- 開心一夏 與眾不“童” ——開班儀式
- 7月18日,順德區(qū)星槎小學開啟了2022年學生暑假成長營之旅。為了能讓小老師們與小朋友們更快地認識彼此,好像了解彼此的興趣愛好,華南
- 社會實踐活動 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