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時代的偉大征程中,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作為我們精神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蘊含著豐厚的歷史與價值。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文化自信是我們更深層次的自信,而“福文化”作為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瑰寶之一,承載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2025年1月16日,福建商學院工商管理學院的“福韻書香·非遺傳承”社會實踐隊,懷揣著對文化的熱愛,踏上了探索福州“福文化”的旅程。隊員們在三坊七巷的古街小巷中漫步,走訪福州非物質文化博覽院和福書軒,深入了解和體驗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積極踐行“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為民情懷,以實際行動傳承和弘揚這份深厚的文化遺產(chǎn)。
圖1福文軒合影
古厝探“福”:漫步三坊七巷,聆聽歷史回響
三坊七巷,被譽為“里坊制度活化石”和“明清建筑博物館”,習近平總書記曾親臨此地,對古厝保護給予高度重視。實踐隊的同學們穿梭于坊巷之間,青石板路蜿蜒曲折,古民居錯落有致,雕梁畫棟間盡顯歲月滄桑。在這里,同學們深刻感受到了福州古厝獨特的建筑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蘊,仿佛穿越時空,與歷史對話,領悟到古厝所承載的“福文化”內涵,那是對家園的守護,對美好生活的祈愿。
非遺尋“福”:走進博覽苑,領略技藝匠心
在福建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博覽苑,實踐隊開啟了一場非遺文化的奇妙之旅。博覽苑內,精美的壽山石雕、細膩的脫胎漆器、靈動的軟木畫等非遺展品琳瑯滿目,每一件都凝聚著工匠們的智慧與心血,彰顯著福州非遺文化的獨特魅力。實踐隊員們采訪了來自上海的游客,游客對福州文化贊不絕口,當談及她頭上佩戴的福州頭飾“三條簪”時,她表示自己通過網(wǎng)絡了解到此頭飾是福州女性用以保家衛(wèi)國、保護自己,同時能彰顯女性力量。此外,小小講解員聲情并茂地講述著每一項非遺技藝的歷史淵源和傳承故事,她對非遺知識的熟悉和熱愛,都讓實踐隊員們深受觸動,更加堅定了弘揚“福文化”的決心。習近平總書記對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保護傳承的高度重視,讓實踐隊員們深知非遺保護與傳承的責任重大,每一項非遺技藝都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是“福文化”在民間的生動演繹。
書香品“福”:齊聚福書軒,共話文化傳承
福書軒,作為福文化主題書店,是本次實踐活動的重要一站。在這里,師生們共同參與了讀書分享會,在書香中品味“福文化”的內涵。大家圍坐在一起,分享著自己對“福文化”的理解與感悟,思想的火花相互碰撞。實踐隊的同學們采訪福書軒門店負責人時了解到,福書軒主要通過開展非遺手作類活動和舉辦與非遺有關的講座來弘揚“福文化”。負責人表示,福書軒作為福文化宣傳的陣地,能讓更多周邊群眾以它為載體進入福書軒參與非遺活動,將福文化積極地融入到生活當中。福書軒的存在,為“福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提供了一個重要平臺,讓更多人在書香與手作中感受“福文化”的魅力。
手作傳“福”:髹漆祈福牌,踐行文化傳承
在本次實踐活動中,實踐隊還迎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非遺手作體驗——髹漆祈福牌制作。在專業(yè)老師的指導下,隊員們親手為家人、為朋友、為社會祈福,將美好的祝愿融入到每一筆每一劃中。實踐隊的同學們紛紛表示,通過這次體驗不僅學到了一門新的技藝,對“福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也更加堅定了傳承和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決心。此外,我們不能讓這些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在我們這一代消失,要努力讓它們在新時代煥發(fā)出新的活力。相信在未來的日子里,他們會將這份對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轉化為實際行動,為傳承和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貢獻自己的力量。
本次“福韻書香・非遺傳承”社會實踐活動,是福建商學院工商管理學院積極響應新時代文化傳承發(fā)展要求的生動實踐。同學們在追尋領袖足跡的過程中,深刻體悟到了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增強了文化自信和社會責任感。未來,學院將繼續(xù)組織更多此類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傳承和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讓“福文化”在新時代煥發(fā)出更加耀眼的光芒,筑牢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根基,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