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曉艷新疆開啟我別樣精彩的人生
作者:今日大學生網 來源:今日大學生網
“你只看到我表面的寒酸,卻沒看到我心底的光環(huán)。你有你的懷疑,我有我的堅持。你可以輕視我的付出,但未來會證明我的價值。志愿服務也許是場孤獨的旅行,路上少不了質疑和嘲笑。那又怎樣?哪怕遍體鱗傷,也要笑得漂亮。我們是西部計劃志愿者,我們?yōu)樽约捍浴?rdquo;2013年4月25日,許曉艷在“西部十周年巡回報告會”上演講時的這一番開場白,引起現場來自80多所高校學生代表的熱烈掌聲。
許曉艷已經把西部情懷深深融入到自己的骨髓里,連自己的名字都解讀為“許是許多人歡迎大家到新疆的許,曉是大家的共同努力正讓西部志愿者這個名字家喻戶曉的曉,艷是新疆的每一個角落都讓人驚艷的艷”。許曉艷似乎注定著要和新疆有著一份不解之緣。
遙望新疆,那心底最柔軟的地方
2004年,許曉艷還是一名大三學生,在青島農業(yè)大學念書。在許多人眼里,青島是一個“碧海藍天、綠樹紅磚”的城市,一個很多人向往的地方,可許曉艷卻在自己的隨感《新疆,等我》文章中寫道:“穿越層層風沙片片叢林,我已把心底最柔軟的那個角落,留給了另一個地方”。是的,這個地方,就是新疆。
2005年7月,許曉艷大學畢業(yè),當時她有很多工作可以選擇:青島市《交通與運輸》雜志、青島礪智學校、北京“司晶學堂”編輯部、淄博市公安局……在家人朋友看來,每個選擇都比新疆好。可她還是義無反顧地第一個報名參加西部計劃,聽說學校很少批女生的申請,她跑到校團委,一次次“表白”她對新疆的感情。終于,她成為那年青島農業(yè)大學唯一的女大學生西部計劃志愿者,被分配到了昌吉州木壘縣西吉爾鎮(zhèn)之后,她對新疆對木壘的感情一發(fā)不可收拾。
來到木壘之后,許曉艷豐富多彩的志愿生活便開啟了,她先后擔任了照壁山鄉(xiāng)遠程專干、西吉爾鎮(zhèn)遠程專干、宣傳文化站副站長、團鎮(zhèn)委書記、西吉爾中學計算機教師。在服務期間,她對全鎮(zhèn)貧困學生進行摸底調查之后,成立了“網羅陽光”愛心組織,為西吉爾鎮(zhèn)6名貧困學生爭取到長期救助。那一年,幾乎每一天,她都會被一些人一些事所觸動所感動著。
記憶中,與鄉(xiāng)親們的瞬間太多,迄今為止,給許曉艷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一個叫古麗的女孩“她是我成立網羅陽光愛心組織后救助的第一個孩子,父母身體都不好,還有一個智障的哥哥,家庭非常困難。”古爾邦節(jié)的下午,古麗突然來到許曉艷的宿舍,打開一個舊的看不清顏色的布包,告訴許曉艷家里殺了一只雞,古麗媽媽先挑出了兩份,一份送來給許曉艷,另一份給古麗拿著上學,“那是孩子準備吃上一個星期的菜。”許曉艷聽完古麗的話,當時眼睛就濕潤了,古麗走后,許曉艷一邊哭一邊吃著古麗媽媽一塊塊挑出來的雞肉,“我從沒吃過那么好吃又那么讓自己難以下咽的食物。”
2006年7月,因延期中間環(huán)節(jié)缺失,許曉艷不得不離開新疆。服務期滿的志愿者要填服務鑒定表。小小的表格里,服務單位一般都是寫幾個字的評語簡單蓋個章。而許曉艷服務的西吉爾鎮(zhèn),專門另附紙寫了近700字的評語,而且以黨委、政府雙重蓋章的形式對她的志愿服務給予了高度肯定。
情牽木壘,重回那片炙愛的土地
2006年9月底,回到山東的許曉艷以全市第一名的成績考入淄博市廣電618電臺,由于她工作努力,連續(xù)兩年被評為先進工作者,經常被抽調負責一些重要領導的接待講解工作。“只是,我還是不可抑止地想念新疆惦念木壘。單位每年都組織去幾個城市旅行,南南北北去過許多地方,我覺得,最美,還是木壘。”每每想到那段歲月,許曉艷總是用文字來宣泄自己的不舍之情,寫下了《想念新疆》、《我想那些孩子》等大量文章。然而,想念的種子還是牢牢地種在許曉艷的心里,甚至有時候她正在家吃著飯,會突然冒出一句,“媽,我想木壘了。”然后眼淚吧嗒吧嗒地落到碗里。
上天仿佛聽到了許曉艷心底的呼喚,在2009年年末,許曉艷在淄博巧遇時任木壘縣委書記的要建軍,她的一篇《新疆,我比想象中愛你》感動了要建軍。在多方了解了許曉艷的基本情況及志愿服務表現后,要建軍向她發(fā)出了重回木壘的邀請。
可是,當回木壘的機會真的降臨,做出選擇的許曉艷卻沒有想象中那般堅定。逐漸老去的父母對她越來越依賴,看著父母一次次躲到角落抹眼淚,聽著身邊眾多勸阻的聲音,許曉艷猶豫了......“感謝我偉大的父母。他們會難過,會不舍,會疼,會哭?墒,擦干淚,他們會微笑著給我祝福。”于是,帶著自己最堅強的后盾,許曉艷一往無前地踏上了重回木壘的征程。
重回木壘,許曉艷在很短的時間里適應好每一個新環(huán)境,圓滿完成本職工作的同時,在疆內外報刊雜志發(fā)表《情牽木壘》、《木壘的春天》、《木壘風情別樣天》等稿件百余篇。此外,在各類比賽中都取得較好成績。她在昌吉州導游大賽中獲一等獎、在“我身邊的變化”演講比賽中獲昌吉州一等獎、自治區(qū)二等獎等等,也獲得了“第九屆中國青年志愿者先進個人”、昌吉州“五四青年獎章”等榮譽。在工作之余,許曉艷還積極組織、參加各項愛心助學、扶貧濟困等志愿服務活動,組織為木壘縣孤兒發(fā)放“壹基金”愛心溫暖包、為貧困兒童發(fā)放圍巾手套等等。
扎根西部,收獲一路真情
常有人問許曉艷:你為什么愛木壘?每到這時,許曉艷就會告訴他們“我在西部付出真情的同時更一路收獲真情”。在木壘,許曉艷認了一個哈薩克族媽媽。媽媽是她下村走訪時認識的,62歲的哈薩克族老人,一句漢語都不會講,許曉艷的哈語也不算好,雖然她們語言交流非常少,但是她們的心卻相通,溫暖著彼此。“因為茫茫星空下,我們本就是一家人。”
許曉艷在西部不僅收獲了哈薩克族媽媽,更找到了屬于自己的美麗愛情。許曉艷的愛人與她一樣都是西部志愿者,同樣扎根在新疆,兩人相識于2006年,是西部計劃讓他們走到了一起,經過四年的相處,終于在2010年,他們走人了婚姻的殿堂。“回想當初,正是因為選擇西部計劃選擇了新疆,才讓我擁有了別樣精彩的人生。而且,我走得并不寂寞,因為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跟我結伴同行。”許曉艷感慨地說著。
對于現在的許曉艷來說,她的夢想簡單而純粹,“希望每一片貧瘠的土地都能生長希望,每一張貧苦的臉龐能綻放微笑”。她總覺得,趁年輕,就應該多做點純粹的事情。
許曉艷期待著,期待著更多的志愿者能和她在木壘相見,讓西部志愿者盡情擁抱新疆這個美麗而神秘的地方,讓更多的人跟她一樣開啟一段別樣的人生。正像羅伯特·佛洛斯特在《未選之路》中所說的,“也許多年后在某個地方,我回首往事輕聲嘆息,兩條道路分散在樹林里,而我選擇的那條更少人跡,從而決定了我人生的迥異……”
責任編輯:周云 發(fā)布日期:2023-06-01 關注:
西部計劃推薦
- 許曉艷新疆開啟我別樣精彩的人生
- 你只看到我表面的寒酸,卻沒看到我心底的光環(huán)。你有你的懷疑,我有我的堅持。你可以輕視我的付出,但未來會證明我的價值。
- 西部計劃 06-01
- 馮艾奉獻青春改變西部生命的軌跡
- “這是我第一次從大城市到極端貧困的山區(qū);第一次與農村的老百姓朝夕相處;第一次感受到什么是黃土地上的堅韌不拔。
- 西部計劃 05-26
- 郎坤的關愛求索路年輕沒有失敗
- 郎坤,女,滿族,中共黨員,出生于1984年11月,現為武漢理工大學團委副書記、湖北省志愿者協(xié)會副會長。
- 西部計劃 05-26
- 馮卓怡不是每朵花都要長成玫瑰
- 眼前這個1988年出生的女孩,戴大框眼鏡、穿格子襯衣、背卡通熊貓書包、講話有點廣東腔,卻喜歡跟別人介紹自己是“新疆媳婦”。
- 西部計劃 05-26
- 黃貴軍做大山深處的健康使者
- 黃貴軍一名來自湖北的西部計劃志愿者,2006年7月畢業(yè)于湖北中醫(yī)藥高等專科學校,在貴州省遵義縣喇叭鎮(zhèn)服務。
- 西部計劃 05-26
- 付輝平:無悔的青春在邊陲閃光
- 偉大的時代激揚青春的風采,壯麗的事業(yè)筑就輝煌的人生!拔鞑坑媱潯苯o予了每一個志愿者成長的大舞臺!
- 西部計劃 05-25
- 景鋼讓文明之花盛開在天山腳下
- 景鋼,是一名哈密地區(qū)西部計劃志愿者,是數千名西部計劃留疆志愿者中的一員,他來自山東萊蕪
- 西部計劃 05-25
- 張麗娟扎根邊陲讓愛展翅高飛
- 張麗娟,女,漢族,中共黨員,出生于1981年2月,現任云南省麗江市寧蒗民族中學副校長。
- 西部計劃 05-25
- 羅興美身殘志堅撐起孩子的一片天
- 羅興美,女,漢族,24歲,黨員,四川省雅安市石棉縣西部計劃志愿者。肢體三級殘疾,支教于石棉縣紅十字博愛小學。
- 西部計劃 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