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尋精神力量與歷史傳承的熱忱驅(qū)使下,曲阜師范大學“賡續(xù)紅色血脈,傳承奮斗精神”實踐隊于2025年1月25日踏上了前往紅旗渠紀念館的實踐征程,立志深度感悟紅旗渠精神,激發(fā)奮進力量,展現(xiàn)新時代青年擔當。
初至紅旗渠紀念館,這座承載著厚重歷史的建筑,便以其獨特的質(zhì)樸風格,讓隊員們感受到一種撲面而來的莊嚴肅穆。踏入館內(nèi),陳舊的老照片、磨損的勞動工具,以及還原當年場景的逼真模型,瞬間將大家?guī)Щ亓四莻激情燃燒卻又充滿艱辛的歲月。
在專業(yè)講解員的帶領下,隊員們開啟了一場震撼心靈的精神之旅。講解員生動地講述著,20世紀60年代,林縣地處太行山區(qū),惡劣的地理環(huán)境致使常年干旱缺水,百姓生活苦不堪言。為了改變這一困境,林縣人民在縣委的堅強領導下,懷著“重新安排林縣河山”的堅定信念,毅然決然地投身到紅旗渠的修建中。
修建過程中,困難重重。隊員們在參觀中看到,懸崖峭壁上,修渠人腰系繩索,凌空作業(yè),腳下是萬丈深淵,稍有差池便會性命不保。但他們沒有絲毫畏懼,憑借著頑強的意志,揮舞著鐵錘、鋼釬,一錘一釬地鑿開堅硬的山石。面對物資匱乏,他們自力更生,想盡辦法克服困難。技術短缺,就邊干邊學,不斷摸索經(jīng)驗。就這樣,歷經(jīng)十年的艱苦奮戰(zhàn),林縣人民硬是在太行山上開鑿出了這條全長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創(chuàng)造了舉世矚目的奇跡。隊員們認真聆聽,被先輩們的英勇事跡深深打動,不時發(fā)出陣陣驚嘆與感慨,紛紛拿出紙筆記錄下那些觸動人心的瞬間。
參觀之余,隊員們積極與館內(nèi)工作人員、當?shù)鼐用褚约捌渌慰徒涣骰。一位參與過紅旗渠修建的老人,雖已白發(fā)蒼蒼,但談及當年往事,眼中依然閃爍著光芒。他緩緩說道:“那時候條件太苦了,吃不好、睡不好,可一想到能讓子孫后代有水喝,再苦再累都值得。”隊員們圍坐在老人身邊,仔細聆聽他講述當年的故事,不時提出問題,深入了解修建過程中的點點滴滴。這些真實而生動的講述,讓隊員們對紅旗渠精神有了更直觀、更深刻的認識。
為了全面深入地了解紅旗渠精神,隊員們還查閱了館內(nèi)豐富的文獻資料。從工程規(guī)劃的詳細圖紙,到施工過程中的日志記錄;從物資調(diào)配的清單明細,到修渠英雄的先進事跡,大家都認真研讀,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jié)。通過對這些資料的分析,隊員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紅旗渠修建的復雜性和艱巨性,也更加欽佩先輩們的智慧、勇氣和無私奉獻精神。
實踐活動接近尾聲時,實踐隊成員感嘆:“親眼看到那些簡陋的工具和先輩們艱苦的生活條件,我才真正明白了什么是艱苦奮斗,我們現(xiàn)在遇到的困難根本不值一提。從當?shù)鼐用竦闹v述中,我深刻體會到了團結協(xié)作的力量,只有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才能克服一切困難。”并且堅定表示:“我要把紅旗渠精神帶回學校,傳遞給身邊的每一位同學,激勵大家努力學習,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
此次紅旗渠紀念館社會實踐活動,對隊員們來說是一次難忘的精神洗禮。他們不僅深入了解了紅旗渠的歷史,更深刻領悟到了“自力更生、艱苦創(chuàng)業(yè)、團結協(xié)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內(nèi)涵。未來,隊員們將帶著這份精神力量,以堅定的信念、頑強的意志和無私的奉獻,勇敢地迎接生活中的各種挑戰(zhàn),在新時代的征程中書寫屬于自己的奮斗篇章,讓紅旗渠精神在新時代綻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