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北風吹落,大雪紛飛,朗朗書聲從庫爾勒第二十一中學初中部二樓教室中傳來。這所位于天山腳下的學校在冬日里迎來了他的老朋友——大連理工大學“緣萊是理·炬心師韻”實踐團。實踐團的成員們帶著對教育的熱愛和對知識的渴望,走進課堂,面向初中學生授課,并為當?shù)氐膸熒鷰チ藴嘏c希望。
1月10日,實踐團第一批隊員抵達庫爾勒市第二十一中學,立即受到了校方的熱情接待。實踐團的成員們迅速調(diào)整狀態(tài),準備投入到緊張而充實的支教工作中。在接下來的日子里,他們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教育的真諦,也為當?shù)貛熒粝铝松羁痰挠∠蟆?br />


在授課過程中,實踐團的成員們充分展現(xiàn)了大工青年的風采。他們精心備課,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力求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課堂上有所收獲。來自萊斯特國際學院應用化學專業(yè)的2023級本科生武佳燃和化工海洋與生命學院能源資源學域的2024級本科生宋嘉怡分別為七年級的學生們奉上了兩節(jié)別開生面的英語課。武佳燃以英語作文為切入口,帶領學生賞析優(yōu)秀作文,積累美詞美句,鼓勵學生們勇敢表達;宋嘉怡則是選擇了“年”這個話題,與孩子們一起學習年俗的英文表達。班主任謝瑞老師在課后與我們分享道:“這里的孩子接觸英語很晚,所以在起步階段顯得有些困難。但很多維吾爾族學生由于民族語言和英語表達有相同之處,會在口語表達方面表現(xiàn)出很大的優(yōu)勢。”隊員們結合老師的建議和自己的切身體驗,不斷調(diào)整授課方式和內(nèi)容,以生動有趣的講解、耐心的答疑解惑,激發(fā)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課堂上洋溢著求知若渴的氛圍。課后,學生們紛紛表示,大連理工大學的哥哥姐姐們不僅教會了他們知識,更點燃了他們心中對知識的渴望。

學校老師對實踐團的表現(xiàn)給予了高度評價。初中部閻榮肖主任說:“大連理工大學的實踐團成員們非常用心,他們的授課方式新穎,課堂氛圍活躍,不僅提高了學生們的學習成績,更激發(fā)了他們對知識的興趣和探索精神。”隊員們在結束授課后更是感慨萬千。來自萊斯特國際學院應用化學專業(yè)的2022級本科生付煜提到,為孩子們授課本身就是一種享受,在短短的四十五分鐘時間里,老師們會感受到一次又一次成長,這也是教師職業(yè)的魅力所在。


在支教期間,實踐團成員們還采訪了幾位援疆老師。這些老師遠離家鄉(xiāng),扎根新疆,用自己的青春和熱血書寫著感人至深的教育故事。他們分享了援疆過程中的點點滴滴,從初到新疆的不適應到后來的深愛這片土地,從與學生的陌生到建立深厚的師生情誼,每一個故事都讓人動容。攝影唐子涵和記錄員陳靜靜在采訪過程中數(shù)次淚濕眼框。通過西部計劃來到庫爾勒的年輕教師柳青杉說道:“選擇援疆,是我一生中最正確的決定。在這里,我看到了孩子們對知識的渴望,感受到了教育對他們命運改變的力量。雖然條件艱苦,但每當看到孩子們的笑臉和進步,我就覺得一切都值得。”吳志強老師與劉青榮老師在生活中是互相扶持的愛人,在工作崗位上又是并肩作戰(zhàn)的戰(zhàn)友,他們一起來到新疆支教,在年過半百的年紀依舊選擇駐守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默默耕耘。


實踐團的成員們被援疆老師們的事跡深深打動,他們表示,這次支教活動不僅是一次教學經(jīng)歷,更是一次心靈的洗禮。通過與援疆老師的交流,他們更加堅定了投身教育事業(yè)的決心和信念。來自萊斯特國際學院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yè)的2023級本科生劉思彤和張鶴騰向記者分享道,援疆教師們義無反顧、無私奉獻的精神值得當代年輕人學習,期待在未來有更多的志愿者踏上援疆的征程,將這種大愛傳遞下去。
支教活動雖然已經(jīng)結束,但實踐團成員們與庫爾勒市第二十一中學的師生們建立了深厚的友誼。來自化工海洋與生命學院藥學專業(yè)的2022級本科生薛慧琳表示,這段經(jīng)歷將成為她人生中寶貴的財富,激勵她在未來的道路上不斷前行,繼續(xù)傳承發(fā)揚大工精神,做新時代有擔當?shù)拇蠊で嗄辏?img alt="" src="/d/file/fdb7a38b557347dbe2cbb0397f3e7a23.jpg" />
大連理工大學“緣萊是理·炬心師韻”實踐團不僅為新疆的孩子們帶去了知識和關愛,更傳遞了教育的力量和希望,展現(xiàn)了“海納百川、自強不息、厚德篤學、知行合一”的大工精神。相信在未來的日子里,會有更多的青年學子響應國家號召,加入到建設西部的隊伍中來,為西部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