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云南一鄉(xiāng)村小學獎勵優(yōu)秀學生每人一頭小豬的視頻引發(fā)網(wǎng)友關注。視頻中的學校是云南昭通市彝良縣海子鎮(zhèn)向陽小學,發(fā)布這則視頻的是學校的支教老師侯長亮。
“想去最缺老師的地方”
2021年,已經(jīng)是侯長亮在山區(qū)支教的第十個年頭。2011年6月畢業(yè)后,他毅然決然走向貧困的山區(qū),成為一名西部計劃志愿者,這讓侯長亮首次走上了支教的道路。
“我是2011年從湖南文理學院畢業(yè)的,學的是計算機。”侯長亮說,當時他在網(wǎng)上看到了偏遠鄉(xiāng)村孩子上學難的新聞,很想為他們做點事情。
“這或許與我小時候的經(jīng)歷有關。那時候家里很困難,哥哥很小就出去打工。他個子小小的,很辛苦”。大學畢業(yè)后,侯長亮和另外兩名朋友來到廣西河池大石山區(qū)尤齊小學支教。懷揣著站在山村學校的三尺講臺上的夢想,渴望生命的花朵為山區(qū)孩子綻放,他堅持了兩年。
侯長亮在2011年11月19日的支教日記中寫道:今天我去了這么一個地方,在這么一個地方有這么一所學校......整個學校就一間教室,全校就16位小學生......一位六十多歲的老人,他是本地人,帶領著16個孩子學習、生活。今年,由于我們上一屆的一名志愿者,通過她的努力,得到了一些愛心人士的支持,贊助了這所學校。墻壁通過粉刷,白了;課桌換新的了;黑板也好了......
曾經(jīng),讓侯長亮深受震撼的,是學生的輟學率很高。“一個班,基本有十幾名孩子讀完六年級之后,就輟學打工了”。在物質(zhì)條件非常艱苦的兩年里,侯長亮想盡辦法豐富學生們的課余生活:去縣城找網(wǎng)絡,下載老電影放給學生看;教學生唱歌,鼓勵他們自信地登臺表演。尤齊小學是寄宿制學校,侯長亮晚上還和學生們一起搗鼓卡片相機,互相拍照。為了解決學生輟學的問題,他去學生家中家訪,了解實際的困難。
后來,在一個地方支教一段時間,教學情況有所改善后,他就會離開,趕往下一個急缺老師的山區(qū)。就這樣輾轉十年,侯長亮先后在廣西瑤族、貴州苗族和云南偏遠山村3個地方支教過。
當年帶的30多名學生無一輟學
2013年,侯長亮準備離開尤齊小學。“我想,是不是能以其他方式幫助孩子們,或者以后再回來支教?”分別時,他和學生們一起唱了一首《再見》,之后離開了廣西,前往深圳工作。
“唱《再見》的時候,我和學生都淚流滿面。我當時就在想,自己這個選擇是不是錯了?”侯長亮說,那時他的心情,就如歌詞里唱的“明天我要離開,熟悉的地方和你,要分離,我眼淚就掉下去”。
侯長亮在2013年1月29日的支教日記里寫道:這個學期的西部支教生涯結束有幾天了,半年時間又不知不覺過去了......回憶起這一年的支教生涯中的點點滴滴,自己來寫點總結、體會吧。只為了山區(qū)的教育,只為了山里的孩子,從來不求什么回報,自己全心全意來到大瑤山支教。這一年里,竭盡全力,盡我所能教書育人。我捫心自問,自己做到了。
談起在深圳的兩個月,侯長亮說:“(那時)總覺得自己在學校還有什么事情沒做完。”于是,他又回到了尤齊小學,想把“沒做完的事情”做完。在接下來的兩年里,他一方面緊抓學生學習、堅持家訪不讓學生輟學,另一方面試圖用通信的方式和這群性格內(nèi)向的學生交流。
“當時我發(fā)現(xiàn)一個很奇怪的現(xiàn)象——每家差不多都有五個孩子,父母在家務農(nóng),大一點的孩子就輟學出去打工了。”令侯長亮感到欣慰的是,那一年他帶的30多名學生無一輟學,全部順利地升上了初中。
侯長亮現(xiàn)在還仍掛念著在廣西教過的一名學生。他說,有一天晚上放學時,有個女生希望他能去家訪。“我當時有點忙,就說下次再去。沒想到她說,你這次不去,我可能就不能上學了。我這才反應過來,她是在向我求助。”那天晚上,侯長亮去女生家家訪。女生的父親只會說壯語,侯長亮就帶了一個在當?shù)刈錾鐣䦟嵺`的大學生做翻譯。在他的勸說下,女生的父親終于同意孩子繼續(xù)念書。現(xiàn)在,當年的女學生已經(jīng)從師專畢業(yè),成為一名幼兒園教師。
撐起一個學校,來回背80斤課外書
最忙的時候,侯長亮除了在教學期間教授孩子們語文、數(shù)學、音樂、體育、美術、書法等課程外,還和孩子們一起學吹笛子、玩魔方、下棋以及家訪,幫學生們做農(nóng)活。學生們親切地稱呼他為“亮亮老師”。
學校沒有房間做圖書室,侯長亮就自己在班上建造了一個小圖書室,慢慢引導孩子們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開闊他們的視野。
為了讓孩子們享受更好的教學環(huán)境,他就想方設法為山里孩子募集愛心物資。大山中的道路異常崎嶇,而本該用車運送的教學儀器,侯長亮用自己瘦弱的身軀,一趟一趟的背回學校。愛心人士捐贈了80斤課外書,侯長亮又背起背簍,徒步跋山涉水,用自己的肩背扛起了孩子們的未來。
和學生一起完成婚紗照拍攝
2015年,侯長亮突然收到一條微信好友驗證。當時還在讀研究生的雷宇丹,在網(wǎng)上看到了侯長亮的支教故事后,便聯(lián)系上了他希望也能支教。但因未完成學業(yè),無法長期支教,這想法便擱置了。
2017年7月,侯長亮詢問雷宇丹是否愿意一同前往云南昭通走訪該學校,“因為那邊是山區(qū),也是怕她一時沖動,到時候去了一半又走,如果她愿意去實地看看那邊的情況再做決定,肯定更好。”就這樣兩人從懷化出發(fā),坐上了前往云南的火車。
實地走訪后,雷宇丹決定留下來支教。同年8月底,兩人從家里收拾好行李后,再次來到了云南昭通市彝良縣海子鎮(zhèn)向陽小學。“學?偣4個老師,只有我們倆是外地的,平時也會相互照顧,她沒教學經(jīng)驗,教學、生活上我們都會討論交流。”或許是這種朝夕相處,讓兩人也漸漸產(chǎn)生了感情。2017年年底,侯長亮表白了。
雷宇丹曾在社交平臺上寫道:“工作上,看得出來,他真的是全身心地為著鄉(xiāng)村教育,為著山里的那些孩子,不在意有沒有工資,不在意自己的衣服已經(jīng)穿了好多年,不在意山高路遠。一個人能用十年的時間投入所有精力去做一件事,真的值得欽佩,并且,始終堅信著自己做的事是很重要的。”
2020年,兩人決定結婚了。一開始兩人也考慮過去大城市拍婚紗照,“確實沒時間,出去一趟會耽誤學生很多課,我們就干脆自己拍,我們本身就是支教老師,就想著和孩子們一起拍。”侯長亮說,當?shù)赜形幻磕甓家獊韺W校免費為村民拍全家福的愛心人士,便請他幫他們拍攝了婚紗照。
“很多學生聽說之后都來了,大一點的孩子給我們幫忙,小一點的就湊在旁邊看。”
他們因支教相識,所以,婚紗照也選在了見證他們愛情的地方,沒有華麗的布景,只有鄉(xiāng)村教室簡單的白墻青瓦,沒有精致的妝容,兩人素面朝天的笑容卻格外俊朗美麗,被網(wǎng)友贊為“最美婚紗照”!
微風輕拂,長長的絲帶飄起,一對情侶、一群孩子,臉上都洋溢著甜美的笑容。
十年,對有的人來說很長,但對有的人來說卻很短。十年可以做很多事情,但也許很難只做一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