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大街上的口福
作者:今日大學生網(wǎng) 來源:今日大學生網(wǎng)
“世界美食之都”的江蘇省淮安市清江浦區(qū)有一條600年歷史的東大街,20世紀80年代前,東大街曾是清江浦城內(nèi)飲食業(yè)最集中的地方,給食客們留下了許多美好的回味。
名廚名吃競風流
東大街(含花街)上從西向東依序為勝利、東大、三八、淮園、丁老、健康、花街、回民、機面組、友聯(lián)等大小10個全民或集體所有制的飯店。除勝利飯店門面是新中國建設的兩層青磚青瓦的樓房外,其他飯店均是沿街上門板的老房子。
勝利飯店是全民所有制的國營飯店,名氣大,檔次高。勝利飯店面街樓房一樓是大餐廳,二樓上有多個小包間。勝利飯店原是程錦榮等1945年為紀念抗戰(zhàn)勝利在東大街上創(chuàng)辦的。勝利飯店有程錦榮、王天元、陶正清、張文顯等多名大師,他們個個身懷絕技,能做一手正宗的淮揚菜。程錦榮的烤乳豬堪稱首絕,文火烤制的油亮的乳豬外脆內(nèi)鮮、嫩、香,讓人停著不能;王天元刀切出來的肉絲如麻線,豬肝薄如紙;陶正清炒的軟兜長魚(鱔魚)口感綿軟、滑嫩,色澤明亮;張文顯的拿手絕活“一雞九吃”在廚藝對壘賽中勝過“一雞八吃”,誰也想不到他竟用雞血比對手多做了一道菜。
勝利飯店多年在清江浦眾多飯店中獨占鰲頭,一領風騷。其烹飪的炒長魚、紅燒馬鞍橋、煨臍門、獅子頭、糖醋鱖魚、熏魚、鴨羹湯等百道拿手好菜聞名遐邇。平時同事朋友之間,遇到什么開心事或打賭,總愛說“上勝利飯店請客!”那個年代,人民幣20元可辦很豐盛的一桌菜。
跑堂的服務員亦是勝利飯店的一道讓人賞心悅目的風景線。他們肩搭一條白毛巾,樓上樓下地跑來跑去,熱情迎送客人的笑臉和麻溜脆亮的拉長音“菜——來——了——”。他們可不用托盤,兩只手加手臂一次能把七八盤涼菜一陣風似地穩(wěn)穩(wěn)地送到客人的桌上。
東大飯店以賣蘇式甜食糕點見長,在清江浦獨樹一幟。夾有紅棗粘著紅綠絲的蜂糖糕等甜食糕點有一百多個品種,每天迎來眾多食客嘗鮮。
工人文化宮大門西邊的三八飯店有四五名四五十歲的女營業(yè)員,她們每天的生意也是門庭若市。早上賣油條、豆?jié){、面條、餛飩,下午賣餛飩、面條、油糍和椒鹽大餅。油糍是燙面包紅糖用油炸出來的,外黃內(nèi)白,皮脆瓤嫩,香甜可口;椒鹽大餅口味獨特。
淮園飯店也是歷史悠久的老飯店。既有淮揚菜招徠客人,又有小吃贏得眾人口碑。原汁原味骨頭湯的小餛飩,撒上青蒜花、胡椒粉,澆上清湯醬油,飄著豬油花的陽春面,抹上糖稀粘上芝麻的插酥燒餅香噴可口,甜度適中的薄脆供不應求。
位于環(huán)城馬路和東大街交叉口的丁老飯店每天放在店堂外的有兩只大煤炭爐兩口大鐵鍋。一口鐵鍋在早上和下午炸油條,一口大鐵鍋在中午用油渣燴豬血大白菜,為鄉(xiāng)下人上街提供實惠的餐。店內(nèi)還做燒餅、餛飩、辣湯和水晶包,生意極好,常需排隊。丁老飯店上面還有一層樓,樓層不高,伸手可摸房上的望磚……店雖小,但給食客是美美的溫馨和滿滿的愜意。
牛行北街頭西邊的健康飯店店面不大,但經(jīng)營品種豐富。不僅早、晚有餛飩、面條之類的小吃,而且面街的二樓有包間,中午和晚上可讓食客大快朵頤地享用實惠的淮揚菜。樓下用玻璃隔起的鹵菜間,供應豬頭肉、熏魚、白斬雞、鴨胗等下酒菜。晚上,多有下班的食客專門去那里買點豬頭肉等鹵菜回去抿上二兩。
花街頭的回民飯店的炕餅、油條、牛肉水晶包是回、漢食客的最愛。回民飯店的炕餅揉功足,炕得好,有嚼勁。吃的人牙齒要好,3毫米左右厚的餅蓋咯嘣咬進嘴里,要反復咀嚼,越嚼越覺得香滿兩頰;晚市的鹵菜五香牛脯、蘭花干、醬蝦等用料講究,制作精細,常被食客一買而空。
花街飯店、位于閘口旁的友聯(lián)飯店都各具特色,供應小炒小燒和小吃。位于花街頭為各個飯店加工面條的機面組也兼為市民供應陽春面。票證年代,一碗二兩的陽春面,收二兩糧票8分錢。
提籃小賣蘊鄉(xiāng)愁
東大街上的提籃小賣和街口路邊攤的各式小吃同樣給清江浦人留下難忘的記憶,也蘊藉著清江浦在外游子的悠悠鄉(xiāng)愁。
20世紀60年代前后,50歲左右大眼睛的王五每天下午挎著一只用棉焐子焐著五香蠶豆的杞柳笆斗沿街叫賣。他的蠶豆個個都是大籽,煮功到家,連豆粉都綻出來了,吃上幾顆,香味繞舌,滿口生津……
一名40歲左右的男性歪頭哇兒(弱智、有點囔鼻)天天都在街上叫賣籃子里黃亮亮的甜麻花。北邊侉子扛著紅艷艷亮晶晶的冰糖葫蘆,收廢銅爛鐵牙膏皮的,肩著擔子邊走邊敲著小鏜鑼或賣或換的麥芽糖,紀家樓巷頭剛出爐的薄脆和金剛臍,街邊巷口的香味十足的豆芽蘭花干,外脆內(nèi)嫩的蘿卜絲油端,味道鮮美進口就化的豆腐腦,幸福池旁邊楊二爺?shù)挠痔鹩置娴目旧接,工人文化宮門口的加上大頭菜丁、香干丁、大蒜泥、生姜末、香醋和麻油等多種佐料的涼粉……引得路人不住地咽口水。
20世紀五六七十年代的晚上,東大街路燈昏黃暗淡,已打烊上門板的街面店鋪或從門縫透出些許光亮……掛著一盞方形風燈,帶有木炭火銅火鍋的茶葉蛋竹片挑子,隨著“五香茶葉蛋”的叫賣聲,由遠而近又由近而遠;博古路口、都天廟街東北口、花街頭有賣綠豆圓或回鹵干或糖粥或桂花湯圓挑子,挑子的鍋口白汽氤氳,裹住馬燈的亮光,攤主不緊不慢地敲著竹梆,唱著順口溜快板,有的是從工人電影院、大眾劇場散場出來的情侶圍在那里小吃……
會吃會做會品嘗
清江浦地理位置處于南北分界線上,南北兼蓄,加上歷史上漕運、鹽商文化的熏陶,清江浦是淮揚菜發(fā)祥地之一。清江浦人會吃,會做,會品嘗,可以說在吃文化上達到了爐火純青。
東大街上最早的機面條店是李家機面店。這家機面店是機械加人工,很長一段時間,機面條都需要人力去搖機器,直到1962年左右才給面條機加裝上電動機。和面時加點鹽,機出的面條有筋;加點食堿,機出的面條爽口。由于是帶料去加工,20世紀60年代,加工費每斤面粉收2分,用上電動機后每斤收3分。
帶面粉去加工面條早已成為歷史,F(xiàn)在清江浦人吃面條也越來越不怕費事了。不僅各具特色的面店遍布街邊巷口,“一碗面”的蓋澆花樣百出,而且家庭做面條吃也是越來越注重口味、營養(yǎng)、健康,青菜蘑菇雞蛋面、肉絲面、炸醬面、葷湯面、陽春面等交替著吃。不過,若有時間的話,親手做一頓手搟面條吃還是別有一番滋味的!
東大街上10個老飯店,除丁老飯店字號還在,其他9個已消逝多年。易址的丁老飯店現(xiàn)為個人經(jīng)營,其辣湯、水晶包、油條、餛飩等特色小吃的風味猶在,每天去享用的食客如流水,前客讓后客。老飯店曾烹飪美美的口福仍讓老清江浦人夢牽和回味,許多清江浦的在外游子回來后都會找上清江浦老風味的飯店和小吃店,以一解味蕾上的鄉(xiāng)愁。
責任編輯:周云 發(fā)布日期:2023-06-25 關注:
優(yōu)美散文推薦
- 東大街上的口福
- “世界美食之都”的江蘇省淮安市清江浦區(qū)有一條600年歷史的東大街,20世紀80年代前
- 優(yōu)美散文 06-25
- 那時雪
- 時常徜徉在郁郁蔥蔥的山林之中,也會醉心于萬紫千紅的花海之間,當熱烈的光芒在大地上跳躍
- 優(yōu)美散文 06-25
- 山鄉(xiāng)秋景
- 在太行東麓的山村,秋天,特別是深秋,是最美好的季節(jié)。
- 優(yōu)美散文 06-24
- 金鐘山的梨花
- 早餐后,望了望窗外,天色極好,便想到村邊小河去賞風光。推開門直感到輕柔的春風撫上面頰,暖意融融。
- 優(yōu)美散文 06-24
- 那年種棉花
- 在我記憶的沙灘上,許多瑣事就像一行行深淺不同的腳印,被歲月的潮水漫過,就變得模糊不清
- 優(yōu)美散文 06-24
- 碾子河畔
- 我的家鄉(xiāng)有條小河叫碾子河,河水清澈見底,常年流水不斷,穿行在白山黑水之間。
- 優(yōu)美散文 06-24
- 瑛
- 大學畢業(yè)分配到嘉定工作的第二年,八五年的上半年,實驗室來了一個華東紡織學院(現(xiàn)在中國紡織大學)做研究生論文的女碩士瑛。
- 優(yōu)美散文 06-24
- 百泉湖游記
- 百泉湖,是一個集山水美景和人文景觀于一體的旅游勝地。置身其中使人興奮不已,流連忘返。
- 優(yōu)美散文 06-24
- 樂做文化傳播者
- 文學是生活的反映,是時代的號角,是人民的心聲。
- 優(yōu)美散文 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