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習近平總書記曾提出:紅色資源是我們黨艱辛而輝煌奮斗歷程的見證,是紅色文化的載體,是中華民族主體性的重要精神標識,是“最寶貴的精神財富”。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運用紅色資源賡續(xù)紅色血脈的重要論述精神,福建農林大學未來技術學院實踐隊前往三明市泰寧縣,開展以“賡續(xù)紅色基因,踐行愛國精神”為主題的“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活動。
第一站: 紅軍文旅小鎮(zhèn)見證抗戰(zhàn)歷史,革命先輩精神永垂不朽 7月10日,實踐隊抵達三明市泰寧縣大田村“少年紅軍”主題研學基地,開展研學活動。隊員們走過“紅軍橋”,學習制作“蚯蚓燈”(市級非遺)。在講解員的帶領下,了解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跡和無私奉獻精神。隨后,實踐隊圍繞“老黨員的入黨初心”及“老黨員對青年人的寄語”兩個主題與當?shù)乩宵h員們展開了深入交流。通過與老黨員的對話,隊員們深刻體會到老黨員身上堅定的理想信念和優(yōu)良的傳統(tǒng)作風,同時也意識到了鄉(xiāng)村文化建設和基層組織力量等在鄉(xiāng)村建設中的重要性。正如老黨員所說:“要想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絕非易事,這需要一代代人的不斷努力。”作為即將接過歷史火炬的青年一輩,應以青春之精神,建功新時代,以青年之意氣,助力中國式現(xiàn)代化。

11日實踐隊前往泰寧縣新橋鄉(xiāng)嶺下村黃炳茂故居和“一杯米酒”老區(qū)情廉潔文化展廳研學,廉潔文化展廳是嶺下村牢記習近平總書記“三個不要忘記”“四點囑托”指示,打造的集參觀、教育、體驗于一體的黨性教育和紅色廉潔文化基地。為進一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不要忘記老區(qū)人民”的深厚情懷,領會習近平總書記心系人民的赤子深情,隊員們還親身體驗了嶺下村的市級非遺米酒釀酒工藝。從選材、發(fā)酵到蒸餾的釀酒全過程,深刻感受到了傳統(tǒng)釀酒技藝的魅力。一杯米酒,承載著對老區(qū)人民無私奉獻和英勇斗爭的記憶,也警醒著實踐隊員們要充分發(fā)掘紅色資源中能集中體現(xiàn)黨與人民群眾高尚精神追求與崇高道德品質的文化特質,賡續(xù)紅色血脈和革命精神。
第三站: 探尋閩贛崢嶸萬歲師,體驗千年儺舞文化
實踐隊在雷喜斌老師的帶領下前往泰寧縣大源古村落,這里不僅是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和首批中國傳統(tǒng)保護村落,還具有豐富的紅色資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在“閩贛崢嶸萬歲師——紅十三師”主題展廳,隊員們在這里聆聽了紅十三師在閩贛邊界的英勇戰(zhàn)斗故事,感受到了革命先烈們堅定的信仰和無私的奉獻。隨后,實踐隊深入大源古村落,體驗儺舞文化。儺舞作為大源村獨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起源于宋初,歷經(jīng)千年傳承與發(fā)展,已經(jīng)成為當?shù)卮迕袷来鄠鞯钠砀x式。實踐隊深入探討如何促進紅色文化與當?shù)靥厣幕嗷ト诤希蛟扉}贛邊界紅色生態(tài)文旅精品村。隊員們紛紛表示要依托當?shù)靥厣珒?yōu)勢資源,注重保護紅色文化資源,壯大紅色旅游發(fā)展新動能,將紅色資源轉化為紅色財富,實現(xiàn)紅色旅游產(chǎn)業(yè)融合發(fā)展,助力賦能鄉(xiāng)村振興。

圖為雷喜斌博士為隊員講述紅十三師的歷史

圖為大源村古儺文化廣場
第四站:“耕讀戲舞”傳統(tǒng)文化展廳顯文化特色,紅軍崖小壯士李火興之精神深入人心 12日,實踐隊前往泰寧縣大龍鄉(xiāng)雙坪村,深入了解了雙坪村的紅色歷史與文化底蘊。“紅旗不倒”蘇維埃主題展廳以泰寧紅色政權建設時期為宏大背景,以雙坪蘇維埃政權的建立為主線,通過場景式呈現(xiàn),再現(xiàn)了中國共產(chǎn)黨建設紅色政權的艱苦探索歷程。“耕讀戲舞”傳統(tǒng)文化展廳由“耕·鋤犁傳家久”、“讀·詩書繼世長”、“戲·趣說人生事”、“舞·儺神祈天福”四個板塊組成,展示了雙坪村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多彩的民俗風情。
隨后,實踐隊前往紅軍崖——紅軍崖小壯士革命紀念地和紅軍崖小壯士李火興主題展廳。紅軍崖是當?shù)刂募t色遺址之一,見證了無數(shù)革命先烈的英勇犧牲。李火興主題展廳通過圖片、文物等媒介,介紹了李火興這位年僅15歲的小紅軍的英勇事跡。他為了保衛(wèi)泰寧蘇區(qū)最后一塊紅色陣地,決然地選擇了犧牲自己,這種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受到無數(shù)人的贊揚與傳頌。
圖為雷喜斌博士給實踐隊員介紹“耕讀戲舞”傳統(tǒng)文化展廳
圖為“紅旗不倒”蘇維埃主題展廳
圖為實踐隊員在紅軍崖——紅軍崖小壯士革命紀念地合影
圖為實踐隊員在——李火興故事館紅軍崖小壯士合影
第五站: 走訪泰寧紅軍街與東方軍紀念館:回顧革命歷程 紅軍街原名嶺上街,是土地革命時期工農紅軍的重要活動場所。在這里參觀紅軍街口青銅群雕《紅軍賦》,深切感受到了朱德、周恩來等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當年在此生活、戰(zhàn)斗的艱苦歲月,以及他們與人民群眾之間的深厚情誼。隨后,實踐隊來到了東方軍紀念館,紀念館設置“中央蘇區(qū) 向東挺進”“出征東方 移師泰寧”“揮師東進 挺進閩北”“重新組建再征入閩”“泰寧蘇區(qū)--中央蘇區(qū)向東挺進戰(zhàn)略門戶”五個板塊,通過講解員的生動講解和圖文展示,隊員們仿佛親眼見證了革命先輩們?yōu)榱嗣褡宓莫毩⒑徒夥哦⊙獖^戰(zhàn)的英勇場景。
圖為實踐隊參觀紅軍街
圖為實踐隊參觀東方軍紀念館
第六站: “神鷹翱翔大洋嶂”——傳承革命英雄精神 最后一站,實踐隊來到“神鷹翱翔大洋嶂”神鷹偵察排主題展廳。通過展廳內紀錄片的記述,實踐隊員們更加生動形象地了解到當時神鷹偵察排所獲取的赫赫軍功。雷喜斌老師帶領實踐隊員沿著展廳的參觀路線,逐一介紹了“神鷹偵察排”的成立背景、戰(zhàn)斗歷程以及英雄事跡。隊員們不僅了解了這段鮮為人知的歷史,更被偵察兵們不畏艱險、勇于犧牲的精神深深打動。
圖為實踐隊觀看神鷹偵察排紀錄片
圖為實踐隊員在“神鷹翱翔大洋嶂”神鷹偵察排主題展廳合影
此次社會實踐,實踐隊員們深入三明市泰寧縣大田村拜訪老黨員、走訪新橋鄉(xiāng)嶺下村黃炳茂故居、探訪泰寧豐富的紅色歷史地標,認真研學、積極實踐,將理論落實于實踐。此次實踐鍛煉把課堂知識學習和紅色文化、農村實踐緊密結合起來,讓學生從“學習”走向“實踐”,從“課堂”邁向“生活”,真正做到“學有所用”。通過實踐,隊員們表示要積極投身到鄉(xiāng)村振興的偉大事業(yè)中,共同攜手并進,以青春之名,弘揚和傳播紅色文化,共筑鄉(xiāng)村振興之夢,書寫新時代農村發(fā)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