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于埮婧)在參加這次支教活動之前,我對支教這兩個字的了解只是停留在書本、新聞以及學長學姐們的口中。沒有明確的定義、沒有清晰的對象,一切看似充滿未知,對當時的我而言,是挑戰(zhàn)亦是機遇。
在6月29日早上,我們坐著大巴車來到安徽省滁州市來安縣,隨著大巴車的顛簸,我的內心也是忽上忽下,不知道即將面對的會不會與自己原本想象的相差甚遠。在與陳委員的交接后,我們大致了解了社區(qū)場地等基本情況,下午的開班儀式上我們通過折紙的小游戲成功與同學們拉近關系。小孩子們會主動請教身邊的老師,在他們的臉上我看到了單純而又熱烈的對知識的渴望,那一刻,心里的焦慮蕩然無存。由于場地限制,很多小朋友看不見婷婷老師折紙的過程,身邊所有的助教小老師都站起身來,即使之前沒有學習過,也會拿起紙現(xiàn)場學會后開始教身邊的小朋友,神情里沒有一點不耐煩。看著所有老師忙碌的身影,我第一次感受到我們是一個集體,眾智之所為,則無不成也。
圖為志愿者老師在為小朋友上課。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任雁飛 攝
在支教過程中,令我感悟最深的是備課過程。由于課程的安排調整,備課的進度也隨之不斷變化。一個PPT的誕生見證了大家集中討論標題,結構框架,具體內容再到細分到每個人不同的任務。由于支教對象年齡差距較大,查找資料要注意符合小學生這個年齡段,內容安排難度既要考慮到高年級的小朋友會不會覺得太簡單,又要將低年級同學的知識儲備考慮其中。除此以外,為了使得課堂內容與形式更加豐富,提高學生的課堂專注度,我們采用播放小段視頻、編排場景演繹等形式交叉并行來充實課堂同時增加課堂的完整度。最讓我感動的是每天在回到賓館以后,稍作調整,大家便會聚到一起,討論制作、精進和完善PPT,在全部完成后,主講人熟悉了解后向負責人進行試講,負責人在觀看過程中根據(jù)實際情況提出整改意見以保證課堂的完整推進,當所有人都朝著一個方向前進的時候,星光也會為我們照亮前路。
圖為志愿者老師在為小朋友做課業(yè)輔導。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任雁飛 攝
在過去的幾天里,我主要負責主持了知識競賽板塊,依據(jù)之前上課中涉及的內容,從學生能力范圍出發(fā)考慮,設計完成了知識競賽的具體內容。盡管這一板塊的內容根據(jù)實際情況進行過多次調整與壓縮,但是取得了意料之外的授課效果。課堂上,同學們都能踴躍舉手且高質量地回答PPT中的問題,有回答錯誤的同學也會認真聆聽其他同學的解釋,或是下課主動詢問老師,積極解決不會的難題。
在支教過程中,我常常會聽到一些家長對于我們講授金融、航天等相關知識的質疑,為此我也深陷沉思。但隨著一次又一次的備課以及跟課,當我從孩子們的眼睛里看到了孩子們好奇與求知的時候,心中的感動與自豪油然而生。或許就是因為我們這為期兩周的支教活動,會有孩子,哪怕只有一個,會感到好奇并持之以恒地探索下去,借助他們的好奇心雙翼來觸碰“頭頂?shù)臓N爛星空”,這便足夠了。
圖為一位小朋友在課上回答問題。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任雁飛 攝
我相信這就是支教的意義,我也愿意為了他們的赤誠與熱愛繼續(xù)投身于支教活動中。愿以千千萬萬個我能投身于支教等社會志愿服務之中,貫徹二十大精神,積極響應“愛國愛黨、敬業(yè)奉獻、服務人民”的號召,凝心鑄魂像復興,鑄泱泱大國,立華夏之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