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火筑夢 讓愛傳遞——山東建筑大學蒲公英公益協(xié)會|暑期社會實踐
作者:蒲公英公益協(xié)會 來源:蒲公英公益協(xié)會
爍玉流金蟬鳴叫,志愿情深人歡笑。為響應我校社會實踐的政策,提高大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6月30日至7月3日,山東建筑大學“蒲公英”社會實踐團隊在山東省威海市榮成市開展了“星火筑夢,讓愛傳遞”社會實踐活動。
山東省威海市榮成市,地處山東半島最東端,三面環(huán)海。牧云庵,威海的特色鄉(xiāng)村之一,以畫聞名,號稱畫村。此次志愿者們將在這里開展四天的實踐學習。
了解當?shù)匚幕,掌握歷史背景
志愿者們在大魚島文化體驗館學習了當?shù)氐陌l(fā)展歷史和進程,深刻理解了當?shù)鼐竦膬?nèi)涵:艱難困苦與智慧汗水。石島人民在發(fā)展路上攻堅克難,擔當作為,發(fā)揚石島精神。
走進牧云庵村,體驗漁民生活
為宣傳牧云庵村獨特文化,志愿者們制定了抖音直播和制作牧云庵村宣傳片的工作任務,并與村民進行了親切交流,幫助他們解決使用手機的難題,共同感受漁村人們豐富多彩的生活。漁村的村民們愛好繪畫,舞蹈,書法,漁村中隨處可見村民們栩栩如生,出神入化的畫作,這些畫作有描繪畫村景色的,有記錄身邊事物的,還有展現(xiàn)抗疫時期人們同心協(xié)力的場景;書法也是遒勁有力,行云流水;而廣場舞更是讓我們感受到漁村人民的熱情。不僅如此,他們更緊跟時代發(fā)展潮流,積極學習,提升自我,讓我們感受到了畫村積極創(chuàng)新,銳意開拓的進取精神。
學習社會經(jīng)驗,感悟?qū)嵺`真諦
大學生暑期“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是高校素質(zhì)教育的有效載體,也是大學生鍛煉自身綜合素質(zhì),提高實踐能力,展示我校風采的最好平臺。本次“三下鄉(xiāng)”活動既磨練了我們青年大學生的意志,也培養(yǎng)了大家理論與實際結(jié)合運用的水平和團隊的精神,增強了我們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現(xiàn)了“實踐社會,鍛煉自我”的目的,為我們認識社會,了解社會,步入社會打下了良好的基礎(chǔ)。也為將來如何更好的引導我校的學生進入基層,服務基層做出貢獻。
責任編輯:周云 發(fā)布日期:2022-08-06 關(guān)注:
社會實踐總結(jié)推薦
- 寧波大學生聚焦基層,服務群眾
- 2022年7月27日, “浙江省新時代青年志愿服務發(fā)展”調(diào)研團成員,分別在溫州和麗水,參加了當?shù)氐闹驹阜⻊栈顒,并采訪了一些青年志愿者
- 社會實踐總結(jié) 08-06
- 低碳之種,生生不息
- 山東大學青志聯(lián)談“核”容易宣講隊利用假期時間開展以“碳中和”“碳達峰”為主題的宣講活動,旨在向同學們科普“雙碳”的概念、意義及
- 社會實踐總結(jié) 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