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大學哲學與社會發(fā)展學院“探憶·追光”成員赴山東臨沂開展紅色文化宣講活動
發(fā)布時間:2024-07-26 閱讀:
7月25日,來自山東大學哲學與社會發(fā)展學院的“探憶·追光”赴山東臨沂等地關(guān)于紅色文化資源調(diào)研宣講團的成員馬博遠、耿智琦以“探星火記憶,追燎原光芒;尋跡紅色齊魯,傳承革命精神”為主題,為山東省臨沂市郯城縣馬頭鎮(zhèn)玉帶社區(qū)的二十余位學生帶來了一場內(nèi)容豐富、生動有趣的紅色文化宣講。習近平總書記在臨沂視察時指出:“軍民水乳交融、生死與共鑄就的沂蒙精神,對我們今天抓黨的建設(shè)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啟示作用。”沂蒙精神是我國重要的紅色革命精神,在臨沂人民長久的革命與實踐中形成,對于當今人們認識紅色文化、傳播紅色精神具有重要價值。此次宣講旨在向青少年宣傳紅色文化知識,促進紅色文化廣泛傳播,助力我國青少年一輩在紅色文化的熏陶下健康成長。依靠山東省臨沂市郯城縣馬頭鎮(zhèn)玉帶社區(qū)村民委員會的支持,本次宣講如期在玉帶社區(qū)黨群服務中心的二樓會議室舉行,二十余位玉帶社區(qū)的中小學生居民齊聚一堂,期待著與宣講人共同浸潤紅色文化、賡續(xù)紅色基因。馬博遠與耿智琦以“三個故事”、“四種精神”、“五條啟示”為主要內(nèi)容,為宣講對象帶來內(nèi)容詳實的精彩宣講。他們講述了關(guān)于王盡美、焦裕祿和新時代中的平民英雄的三個故事,帶領(lǐng)當?shù)貙W生閱覽王盡美組建山東工會、領(lǐng)導多地大罷工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先進事跡,宣揚焦裕祿在蘭考縣為民服務、鞠躬盡瘁的卓絕貢獻,分享張保國、李涌、王超等人民警察在新時代展現(xiàn)的責任擔當。三個故事發(fā)生在歷史中的不同階段,但他們共同展現(xiàn)了信仰堅定、無私奉獻的精神底色,為我們奮斗篤定、續(xù)寫齊魯紅色故事帶來深深的激勵。在“四種精神”中,馬博遠與耿智琦分別介紹了“黨群同心,軍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與共”的沂蒙精神、“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王杰精神、吃苦耐勞、團結(jié)奉獻的孔繁森精神,以及“埋頭苦干、勇挑重擔、永不懈怠、一往無前”的挑山工精神。其中,對于沂蒙精神的宣講激發(fā)了宣講對象的強烈反響,一位同學深受感染,起立分享自身感悟:“在聽完今天的紅色宣講后,我強烈感到今天的幸福是來之不易的,我應該向黨員學習,長大之后也為人民服務!”在“五個啟示”中,馬博遠與耿智琦強調(diào),在新時代,我們要堅定不移跟黨走、聽黨話,重視對紅色資源的保護和運用,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加強黨史教育,注重對紅色歷史的傳承,賡續(xù)革命精神,延續(xù)歷史中的責任、使命與擔當。最后,二位宣講人呼吁廣大青年勇?lián)、敢實踐,在行動上見真章,做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宣講結(jié)束后,學生們積極踴躍,爭相交流對紅色文化的深刻體悟與心靈觸動,一致贊譽此次宣講活動精彩紛呈,極大地拓寬了他們的視野與認知邊界。他們紛紛表態(tài),將堅定不移地以紅色文化為指引,汲取紅色榜樣的力量,勤勉不輟地研習科學文化知識,立志在未來以實際行動踐行服務人民的宗旨,為社會進步與國家繁榮貢獻自己的青春與智慧。會后,馬博遠和耿智琦對兩位學生進行采訪,了解他們對于此次紅色宣講的感受和思考。同學們認為,山東省內(nèi)的紅色資源十分豐富,可以將紅色文化的宣傳與旅游資源相結(jié)合,吸引更多人來到山東了解紅色文化,了解革命歷史。除此之外,在談及山東省內(nèi)青少年的紅色文化認知上,他們認為可以通過紅色主題的影視作品、文藝演出、創(chuàng)意產(chǎn)品等形式推動更多青少年主動學習紅色文化、接受紅色文化的價值引領(lǐng)。最后,他們堅定地表示,他們愿意成為紅色文化的傳播者與踐行者,推動紅色文化的廣泛宣傳與實踐,讓紅色文化在齊魯大地上生生不息、代代相傳。
作者:馬博遠 耿智琦 來源:今日大學生網(wǎng)
責編:今日大學生網(wǎng) 周云
社會實踐活動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