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近日的新疆考察中指出,像《瑪納斯》這樣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既是少數民族的寶貴財富,也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要做好保護、傳承、整理工作,使之發(fā)揚光大。7月21日,為提高民族地區(qū)青年學生投入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的積極性,增進文化認同,華南師范大學哲學與社會發(fā)展學院學生會馨星隊(以下簡稱馨星隊)于騰訊會議平臺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喀什市深塔中學的高一學生開展“璀璨非遺,薪火相傳”特色課程,引導學生向非遺傳承中的先進榜樣學習,自覺成為中華優(yōu)秀文化的傳播使者,主講人為隊伍文教板塊隊員丁東翊。
“璀璨非遺,薪火相傳”特色課程內容豐富新穎,過程生動形象,緊扣學生所學重點探討了木卡姆與粵曲這兩大藝術形式的傳承危機與發(fā)展出路。在課堂的開始,教師通過播放十二木卡姆表演的視頻素材導入新課,引導學生回顧上節(jié)課“非·凡,遺·產”中學習的木卡姆知識,幫助學生梳理木卡姆的種類和地位,由此展開后面的課程內容。
圍繞木卡姆與粵曲,教師介紹了在當今時代,非遺傳承面臨危機的原因和榜樣人物所作出的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在“木卡姆的危機與傳承”部分,教師通過介紹十二木卡姆自治區(qū)級代表性傳承人依力哈木·熱依木的個人經歷,向學生展示依力哈木·熱依木利用抖音等現代傳播媒體創(chuàng)新傳播形式,緊跟時代潮流,在創(chuàng)新中傳承,在傳承中再創(chuàng)新這一深耕不輟的精神。在“粵曲的危機與傳承”部分,教師介紹了戲曲演唱家陳玲玉,并通過播放陳玲玉的演出片段,讓學生在對比中感受到陳玲玉守正創(chuàng)新,推陳出新,融會貫通,推動粵曲走向世界的魄力。同學們在觀看表演視頻后表示到,只有將非遺合理有效地保護傳承,融入現代生活,才能更好地展現出當代價值,散發(fā)出絢麗光彩。
緊接著,在分析總結依力哈木·熱依木和陳玲玉傳承非遺的亮點后,教師拋出“非遺的傳承還應該依靠哪些力量”這一關鍵問題,帶領學生深入思考非遺文化的發(fā)展道路。學生紛紛有感而發(fā),營造了良好活躍的課堂氛圍。進而,在觀看過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非遺傳承的系列講話視頻后,學生更加深刻地了解到國家對于非遺文化的重視,認識到中華文化瑰寶的一體性,明確青年肩上的責任與擔當。最后,教師對課堂進行了總結,著重指出非遺的傳承不僅離不開傳承人的努力,還離不開國家的重視,離不開青年的加入,并鼓勵同學們從身邊的小事入手,投身到非遺的傳承中,以自信昂揚的姿態(tài)助力非遺文化永煥光芒、永久流傳。
“璀璨非遺,薪火相傳”特色課堂在教師的細致講解與學生的積極參與下順利開展。本節(jié)課不僅加深了同學們對非遺文化的認識,更在討論中引導了學生如何自主思考當代非遺的發(fā)展道路,感悟青年肩上的責任與擔當,自覺成為中華優(yōu)秀文化的傳播者,為青春鋪上靚麗的底色。至此,馨星隊“走進非遺”系列特色課程已圓滿結束。馨星隊仍步履不停,砥礪前行,引導當代青年堅定文化自信,增強文化認同感,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強大力量。

(圖1:十二木卡姆表演視頻導入)

(圖2:學生踴躍回答十二木卡姆面臨危機的原因)

(圖3:丁東翊老師講解非遺的傳承離不開國家的重視)